陈伟民

作品数:9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红壤旱地百喜草种植密度移栽期不同移栽期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农业学报》《安徽农业科学》《湖南农业科学》《安徽农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不同大棚种植方式对牛角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2016年第6期55-57,共3页熊文 章彪雄 陈伟民 许煜峰 雷媛元 陈国钧 
2015年江西省外专局"一村一品"项目
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
关键词:牛角椒 大棚种植 黑膜 产量 
江西红壤旱地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结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7期32-34,共3页黄天宝 袁九香 辜仁顺 章彪雄 吴昌强 陈伟民 熊文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甘薯新品种赣薯2号结薯性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插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甘薯的鲜薯产量最高,可达49 260kg/hm2,同时在此栽插密度下结薯性状好,外观品质佳。
关键词:红壤旱地 甘薯 栽插密度 结薯性状 产量 
红壤旱地绿豆种植密度、施肥试验研究被引量:3
《江西农业学报》2013年第4期22-23,29,共3页章彪雄 王赛莲 吴昌强 黄天宝 陈伟民 熊文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处理对桐江绿豆籽粒产量、生育期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的最佳密度、肥料组合条件为种植规格40 cm×25 cm,施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钙镁磷375 kg/hm2;在此条件下,绿豆...
关键词:红壤旱地 绿豆 种植密度 施肥量 产量 
红壤丘陵旱地不同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33期18709-18710,共2页章彪雄 周欢胜 陈伟民 王赛连 黄天宝 
[目的]筛选出中豆30在江西省红壤丘陵旱地种植的适宜密度。[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丘陵旱地,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影响不同,以密度为40 cm...
关键词:红壤丘陵旱地 种植密度 中豆30 产量 
黑芝麻新品种赣芝8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5
《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第5期34-35,共2页叶川 肖国滨 高其璋 黄天宝 刘小三 郑伟 陈伟民 
介绍了黑芝麻新品种赣芝8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赣芝8号具有丰产稳产、生育期适中、种皮乌黑、含油量高、抗病性较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9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此外,还介绍了赣芝8号的配套栽培...
关键词:黑芝麻 赣芝8号 选育 栽培 
丘陵红壤旱地鲜食红薯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初探被引量:5
《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第8期35-37,共3页肖国滨 黄天宝 叶川 刘小三 曹金华 陈卫平 陈伟民 
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丘陵红壤旱地种植红薯,稻草全程覆盖条件下栽插均能活棵,有利于红薯成形和膨大,可明显改善红薯的外观品质,能显著增加薯块产量,红薯能够在稻草层中结薯。以稻草覆盖+客土壅薯蔸栽插方式为最佳,每公顷可产鲜薯块305...
关键词:红壤旱地 鲜食红薯 稻草覆盖 栽插 
不同移栽期和密度对百喜草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第2期30-32,共3页叶川 廖绵清 黄庆海 余喜初 韩红进 陈伟民 熊国根 
2003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
百喜草不同移栽期和不同密度的繁种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春季移栽当年的第一批种子成熟期都在7月中旬末,移栽期对百喜草生长发育影响显著,移栽早时,生育期长,分蘖多,地表匍匐茎及其覆盖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多,结实率提高。移栽密度与单位...
关键词:百喜草 移栽期 密度 种子产量 生长 
红壤丘陵区温柑—平菇—蚯蚓立体生态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农村生态环境》1992年第2期40-43,共4页刘美金 薛惠仙 叶川 章新亮 陈伟民 
根据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研究有机物料良性循环利用,建立温柑—平菇—蚯蚓立体生态模式。通过分析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表明各环节是互利互补、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在红壤丘陵区这一模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温柑 平菇 蚯蚓 立体生态功能 
新型优质高产饲料——美国籽粒苋的开发
《江西农业科技》1991年第5期29-32,共4页刘美金 叶川 陈伟民 章新亮 
几年前,中国农科院从美国引进籽粒苋,经试种与选育推出了若干优良品种。现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试种,每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作为饲料开发取得很大成功。为此,1989年成立了全国籽粒苋科研协作组,将进一步推动籽粒苋的科研与开发工作。
关键词:籽粒苋 高产 优质 饲料 开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