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滨

作品数:15被引量:9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遗址阳平炭化栽培稻水稻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理科学》《南方文物》《地质通报》《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调查研究被引量:3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年第2期101-109,共9页侯文芳 苏伯民 顾海滨 张兴国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20100505)
通过对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长期监测,遗迹馆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修建外围保护建筑下的遗址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监测结果中得出遗迹馆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 微环境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土壤温度 含水率 
澧阳平原埋藏古水稻土不同形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生态学杂志》2015年第6期1644-1649,共6页肖彦资 周卫军 顾海滨 刘沛 谢天洋 谭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28)资助
为了探明埋藏古水稻土不同形态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了杉龙岗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差异及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埋藏古代水稻土耕作层的有机碳、水溶性有...
关键词:埋藏古水稻土 水溶性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古代棉花和苎麻纤维的分析
《湖南考古辑刊》2014年第1期224-229,共6页顾海滨 张涛 徐佑成 
湖南老司城考古现场城墙遗址多维信息获取应用与示范研究项目,该项目得到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的资助。
古人为了增强建筑材料之间的拉结能力和强度,防止其干燥后开裂变形,往往将各种植物纤维作为筋料与黏土混合制成各种材料,广泛用于房屋、城墙、壁画等。通过对现代自然纤维形态的研究,总结出棉花、苎麻、大麻等纤维在显微镜下的鉴定特征...
关键词:棉花 苎麻 纤维 建筑材料 
胡林翼故居宫保第遗址围墙夯土成分分析及制作工艺研究
《湖南考古辑刊》2014年第1期230-238,共9页肖亚 王宁 符炫 顾海滨 刘绍军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14B05);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文物博函[201111806号).
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酸解筛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仪器和方法,对胡林翼故居宫保第遗址围墙夯土的岩相、胶结物化学成分、物相组成、有机物添加情况、夯土原料颗粒度分布及...
关键词:胡林翼故居 夯土 成分分析 夯筑工艺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被引量:26
《地理科学》2013年第3期335-341,共7页郭媛媛 莫多闻 毛龙江 郭伟民 顾海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0BAK67B0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09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16;41171006;4127122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3)资助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
关键词:澧阳平原 晚更新世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早期陶器及其地层堆积的碳十四年代研究被引量:32
《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7-15,6,共10页吴小红 伊丽莎贝塔.博阿雷托 袁家荣 欧弗.巴尔-约瑟夫 潘岩 曲彤丽 刘克新 丁杏芳 李水城 顾海滨 韦琪.居 大卫.科恩 天朗.娇 保罗.戈德伯格 史蒂夫.韦纳 
国家文物局支持并立项为中美合作项目“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的考古学研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史前研究学院(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提供了田野工作和部分实验室工作的经费资助;以色列维兹曼研究院迈尔考古科学研究中心提供了部分经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晚更新世现代人的年代学研究”(项目号10JJD770015)资助
位于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包含大量灰烬,丰富的动物遗存,砾石和石片石器以及骨角器。从出土遗物,特别是人工制品来看,该洞穴应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狩猎采集者的营地。洞穴堆积反映出人类的一系列短期活动或栖居,其间穿插着遗址被废弃的时...
关键词:玉蟾岩遗址 早期陶器 碳十四测年 
湖南考古遗址炭化米胚的研究被引量:2
《湖南考古辑刊》2011年第1期240-246,共7页顾海滨 
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的驯化过程中,水稻的萌发方式也从根系发芽转为种子发芽。研究幼苗最初生长的部位——胚的形态变化是了解水稻驯化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现代米胚的形态研究基础上,将湖南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米与之进行对...
关键词:炭化米 米胚 湖南考古遗址 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 
考古遗址出土稻谷遗存的鉴定方法及应用被引量:4
《湖南考古辑刊》2009年第1期257-267,共11页赵志军 顾海滨 
近些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稻谷遗存,为探讨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考古资料。准确鉴定这些考古出土植物遗存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本文通过对72份现代稻谷对比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寻找栽培稻与野生稻...
关键词:稻作农业起源 长江中游 判别公式 
遗址水稻硅质体籼粳性质判别方法综述被引量:3
《湖南考古辑刊》2009年第1期268-276,共9页顾海滨 
本文通过对水稻双峰硅质体和扇形硅质体形态的研究,建立了水稻硅质体籼粳性质的判别公式,并根据交互验证法的方法,得出其可信度,为今后考古遗址出土的水稻硅质体类型的判别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籼稻粳稻硅质体 双峰 扇形 
湖南北部澧阳平原文化层的地球化学记录及意义被引量:2
《地质通报》2007年第11期1445-1452,共8页张建新 顾海滨 鲁江 邢旭东 申志军 吕焕哲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编号:1212010310304)的课题<洞庭湖区第四纪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部分成果
洞庭湖区澧阳平原有全国最密集、文化序列最清楚的史前遗址,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重要地区。该区的文化层不仅蕴含了考古文物资料,而且赋存了大量的古代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信息,其地球化学记录为解读人地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
关键词:湖南 文化层 人与自然 环境 元素组合 磷灰石 因子分析 最优分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