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琨

作品数:35被引量:16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丧葬仪式民族音乐学仪式音乐仪式声音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音乐》《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大音》《歌海》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音乐表演声音感——论民族器乐演奏、教学中听觉习惯的建构与传承过程被引量:1
《音乐研究》2024年第2期60-62,I0013,I0014,63-66,共9页齐琨 
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建设——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第一期)”的阶段性成果。
在音乐表演研究中,对“声音感”这一概念的讨论较为少见。从“声音感”与“听觉习惯”的角度观察,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中技法练习的实质在于建立听觉习惯,技法教学的实质在于培养听觉习惯,音乐表演传承与创新的实质在于继承与创造声音感。
关键词:声音感 听觉习惯 音乐表演 民族器乐演奏 
缘自“叠演”的“层析”——蒙古族口传音乐胡仁乌力格尔演唱流派的风格生成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10-131,共22页齐琨 
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建设——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第一期)”的阶段成果。
在胡仁乌力格尔的口头表演实践过程中,胡尔奇们在“曲调框架”上叠加了构成流派特征的演乐内容,论文称其为“叠演”。因为在风格生成与传承过程中具有“叠演”的特征,论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胡仁乌力格尔三大流派核心...
关键词:胡仁乌力格尔 胡尔奇 流派风格生成 音乐表演 口传音乐 
王中山谈艺录
《中国音乐学》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齐琨 
“科技创新服务建设——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第一期)”阶段性成果。
在音乐表演理论的探索过程中,笔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表演者的技法选择、听觉习惯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都与其自身的声音感相关。作为表演实践者与传授者,演奏家们如何表达与传承声音感?本文从王中山教授的演奏体验与教学经验中,总结...
关键词:古筝演奏 音乐表演理论 口述史 
胡尔奇素描:蒙古族说书艺人小传文本与形象建构
《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137-151,共15页齐琨 
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建设—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第一期)”阶段性成果。
少数民族音乐历史书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多重材料构成讲述链环。在蒙古族说书艺人胡尔奇的小传中,除了涉及的生平经历外,胡尔奇的习艺过程、传艺方式、演艺特点、擅长作品等,共同构成了相关胡仁乌力格尔的民间知识。这些民间知识存在...
关键词:胡尔奇 民间知识生成 口传文化 胡仁乌力格尔 少数民族音乐史 
当代琵琶演奏为何鲜现流派?——论指法建构的乐曲风格与流派特征被引量:3
《中国音乐》2023年第2期38-49,共12页齐琨 何湾湾 
“科技创新服务建设—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第一期)”的阶段成果。
何为构成琵琶乐曲风格与流派的核心要素?文章以对阿炳与刘德海的《大浪淘沙》演奏音响版本分析为起点,随后再以清代至民国时期各个琵琶流派的谱本为分析对象,进过音响分析与形态比较后,我们的结论为,琵琶演奏中所运用的指法音色、指法...
关键词:指法音色 指法组合 指法布局 风格流派 
“《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工程”整体设计与工作述要(2016—2019)被引量:1
《中国音乐》2022年第5期22-31,共10页齐琨 
2016—2019年,本人作为《中国音乐大典》总编辑部主任,执行了《中国音乐大典》第一期的编纂工作。工作中相关学术思考在于如何定位经典?如何分类?如何建构数据库?相关工作思考在于如何规范工作制度?如何建立审核机制?如何呈现成果样态?...
关键词:顶层设计 实施方案 编写过程 成果形式 
书写历史——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范式与范畴之中国经验
《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22年第4期3-11,共9页齐琨 
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基本科研服务费(21)——中国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何为历史民族音乐学?何为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这是学者们在历史民族音乐学发展过程中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相关回答可以让我们厘清作为领域的历史民族音乐学所涉及的范畴;也可以让我们梳理中国学者为在全球范围内探索的历史民族音乐学...
关键词:历史民族音乐学 中国经验 范式 范畴 
聆听仪式——蒙古族现代城市婚礼中的声音景观建构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2021年第4期86-97,共12页布仁套格套 齐琨 
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基本科研服务费(21)—中国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仪式能不能被听懂?我们能在仪式中听到什么?这是作为民族音乐学相关仪式声音景观研究期望回答的问题。笔者以声音如何建构仪式声音景观为切入点,在对蒙古族现代城市婚礼的描述与分析中,理解视觉与听觉的关系、声景建造与听觉感受的关系...
关键词:声音景观 婚礼仪式 声音建造 听觉感受 
听见历史——历史民族音乐学之实地考察被引量:2
《音乐研究》2021年第6期90-98,共9页齐琨 
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中国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项目经费资助成果。
民族音乐学者如何在实地考察中突破历史的限固进而回到历史现场、走进文献田野?这是历史民族音乐学者进行实地考察的思考点。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分别提出文化空间、历史现场、文本田野、口述历史和身体记忆等概念,推...
关键词:历史民族音乐学 实地考察 历史与记忆 
礼仪延续与景观再造——蒙古族现代城市酒店婚礼的“中间声景”被引量:5
《民族艺术》2021年第6期154-168,共15页齐琨 布仁套格套 
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基本科研服务费(21)—中国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蒙古族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呈现自己的传统?这是一个相关传统在当下的问题。笔者提出"中间景观"与"中间声景"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现代酒店婚礼仪式声音景观是介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中间声景",呈现了当代蒙古族人对于传统的感知和对于...
关键词:中间景观 中间声景 仪式声音景观 蒙古族婚礼仪式 仪式音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