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鹏

作品数:39被引量:8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哈尼族山寨人类学分析民俗现代旅游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红河探索》《民族艺术研究》《宗教学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育旨归与姻亲关系的强化——金平县马鞍底乡哈尼族两次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红河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1-5,共5页卢鹏 满丽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滇越边民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16BMZ009);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8HB004);红河学院博士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滇越跨境民族和和平跨居研究(XJ16B08)。
婚姻本质上是以生育为旨归的制度化规范。但滇南金平县马鞍底乡哈尼族与其他民族不同,他们一生要举行两次婚礼。第一次婚礼后,女性社交活动受到制度约束,男性社交活动则约束较少。夫妻生育子女后,举行第二次婚礼,男性社交活动也受到严...
关键词:生育旨归 姻亲关系 哈尼族 
经济交往对中越边民跨境宗教活动的影响——以“江外三猛屯方”哈尼族为例
《红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卢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滇越边民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16BMZ009);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8HB004);红河学院博士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滇越跨境民族和平跨居研究(XJ16B08)。
尽管经济是"嵌入"社会之中的,但经济交往的密切,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整合。从中越边境地区"江外三猛屯方"的调查发现,双方哈尼族边民传统上在民族认同下进行着频频的跨境宗教活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经济交往形式出现后,传统经济交...
关键词:经济交往 中越边民 跨境宗教活动 哈尼族 
领袖崇拜与国家认同——基于滇越边境哈尼族果角人的实证研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9-12,共4页卢鹏 戴春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滇越边民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16BMZ009);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8HB004);红河学院博士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滇越跨境民族和平跨居研究”(XJ16B08)
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建构出来的。滇越边境地区的哈尼族支系果角人的国家认同意识曾处于滞后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果角人中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毛泽东崇拜。毛泽东崇拜的形成与国家治理策略有关,但也集中体现...
关键词:领袖崇拜 毛泽东崇拜 国家认同 果角人 
滇越边民跨境流动的三种类型——以云南河口为例被引量:3
《红河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13-16,共4页卢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滇越边民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16BMZ009);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8HB004);红河学院博士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滇越跨境民族和平跨居研究(XJ16B08)
长期以来,滇越边民就以地缘为条件,以亲缘、族缘为纽带进行着跨境交往活动。云南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直接接壤,国境线两侧边民往来不断。根据动因,可将当地边民的跨境流动分为政治型、经济型和社会型三种类型。
关键词:滇越边民 跨境流动 类型 
中越哈尼族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被引量:1
《红河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4-8,共5页卢鹏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越边境哈尼族为例(11YJC850015);2013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越哈尼族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YB2013056);2015年度红河学院与越南社会科学院合作项目:云南与老街地区跨境民族关系研究
长期以来,生活在云南红河州与越南老街省、莱州省等中越边境地区的哈尼族跨境流动频繁。中越哈尼族之间不仅有良性的跨境流动,同时还存在诸如跨境犯罪以及跨境比较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等问题。只有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中越 哈尼族 跨境流动 边疆稳定 
滇越边民跨境流动及其特征——基于“江外三猛屯方”哈尼族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红河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0-13,共4页卢鹏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越边境哈尼族为例(11YJC850015);2013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越哈尼族跨境流动与边疆稳定研究(YB2013056);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
长期以来,滇越边民以地缘为条件,以族缘、亲缘为纽带的跨境流动非常频繁,并在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从"江外三猛屯方"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双方哈尼族边民的跨境流动受中越两国关系影响甚大。市场经济时期,双方边民以族...
关键词:滇越边民 江外三猛屯方 跨境流动 特征 
茶饮与产业:哈尼族生活中的茶
《农业考古》2013年第5期127-129,共3页卢鹏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越边境哈尼族为例"(项目编号:11YJC850015);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建设项目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农耕民族,同时也是最早栽培茶的民族。茶在哈尼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用作饮料,沟通鬼神,很多时候还被用来治疗疾病。除此之外,茶在历史上还是哈尼族用来与其他民族交易的重要物资,市场经济条件...
关键词:茶饮 产业 哈尼族  
中越边境哈尼族果角人的饮食结构——以云南绿春县平河乡咪欧村为例被引量:1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4,共4页卢鹏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1YJC850015)
果角人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哈尼族支系。果角人实行梯田稻作农耕,其饮食结构依托当地物产形成,具有当地特点。果角人的主食是产自梯田的红米饭,佛手瓜、笋子是村民最常食用的蔬菜。由于各种祭祀活动不断,鸡的消费量较大。果角人喜饮自产...
关键词:中越边境 哈尼族 梯田 饮食文化 饮食结构 
原始宗教与哈尼稻作农耕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13年第3期222-224,共3页卢鹏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越边境哈尼族为例"(项目编号:11YJC850015);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
原始宗教深深地影响到了哈尼人的稻作农耕。出于保护寨子的需要,哈尼人在村头建造寨神林并予以维护,客观上为稻作农耕提供了水源;依农耕律令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哈尼人农耕生产提供了精神保证;而稻作农耕的困境,也使得原始宗教呈现式微态势。
关键词:原始宗教 哈尼族 稻作农耕 
多元移民与仪式整合——哈尼村寨全福庄的人类学分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115-121,共7页卢鹏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11YJC850015)阶段性成果;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哈尼族村寨的祭祀活动分为村社性质的公祭和家庭性质的私祭,其中公祭并不只具有祈福求祥的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整合村社共同体的功能。全福庄是一个典型的哈尼族多元移民村寨,它由12个来源各异的家族组成,各家族居住相对集中,并在...
关键词:多元移民 仪式整合 全福庄 哈尼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