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观茂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淮南矿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更多>>
发文主题:镜质组腐殖煤煤质特征煤矿床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煤田地质与勘探》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种不同还原型腐殖煤的成烃潜力被引量:1
《中国煤田地质》1998年第2期9-13,共5页李贤庆 马安来 吴观茂 赵师庆 陈纯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应用煤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还原型腐殖煤的成烃潜力。较强还原型腐殖煤富含荧光镜质体,具较强的荧光性、较高的H/C原子比、较多的氯仿沥青和总烃、较大的热解生油潜量和较高的液态烃产率,均显著区别于...
关键词:腐殖煤 还原类型 成烃潜力 煤岩学 
论“沉煤环境—成煤类型—煤质特征”概略成因模型——煤的性质研究被引量:1
《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第2期15-19,36,共6页吴观茂 赵师庆 李贤庆 
作者对所划分出的“三种四类”煤型的煤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由不同煤相决定的不同煤型制约着不同煤质的观点。研究认为:Ⅰ煤型煤为较好的低温干馏炼油煤和非常好的烃源岩;Ⅱ煤型煤为良好的炼焦煤或炼焦配煤和良好的烃源岩;...
关键词:煤矿床 沉煤环境 成煤类型 煤质 成因模型 
论“沉煤环境—成煤类型—煤质特征”概略成因模型——煤的类型研究被引量:5
《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第1期15-18,共4页吴观茂 赵师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是《实用煤相学》研究的另一篇论文,对组成不同煤相(Ⅰ1、Ⅰ2、Ⅱ和Ⅲ)的煤的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不同环境(煤相)决定了不同的成煤类型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煤型煤的显微组分(类脂组、镜质组和无机组分)组成和镜质组...
关键词:煤矿床 成煤 类型 煤质特征 沉煤环境 
腐殖煤镜质组的基本类型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3-7,13,共6页赵师庆 吴观茂 
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9070120A)
通过对华北盆地滨海和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石炭二叠系(晚石炭太原组C2和旱二叠世山西组P1^1)腐殖煤的镜质组单组分样品的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煤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分子化学结构等参数的详细分析确认,研究区腐殖煤的镜质...
关键词:煤岩 腐殖煤 荧光显微镜 类型 镜质组 
论富氢镜质组型腐殖煤──生油煤的一种新类型被引量:3
《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第1期77-81,共5页赵师庆 吴观茂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
关键词:腐殖煤 富氢镜质体 镜质组 生油煤 类型 
荧光法判别镜质体类型的研究被引量:1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年第5期18-22,共5页赵师庆 吴观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镜质组生油”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鉴别富氢镜质体与贫氢镜质体。通过原煤和镜质组样品热模拟液态烃产率与相对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找出与达到生成、排出液态烃产率的要求值相对应的相对荧光强度界限值,并经热解分析的产油指...
关键词:富氢镜质体 类型  荧光法 
不同还原型腐植煤及其镜质组化学工艺性质研究被引量:4
《中国煤田地质》1994年第3期34-40,共7页吴观茂 赵师庆 
鲁南和苏北煤田,在相同煤阶下,强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太原组煤比弱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山西组煤具有的较高的氢含量、挥发分产率和焦油产率、较强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及液化性能,从而论证了它们各自的煤质特...
关键词:腐植煤 镜质组 化学工艺性质 
应用荧光显微组分定量评价煤的生烃排烃潜力被引量:5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第6期18-22,共5页赵师庆 吴观茂 李贤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070120A)
在研究镜质组类型基础上,把富氢镜质组(荧光镜质体)作为有折扣的富氢显微组分(类脂组)对待,提出了利用荧光显微组分丰度——FMT 参数作为评价不同还原类型煤生烃、排烃的定量指标。煤岩学标志、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和热模拟实验产烃率数据...
关键词: 生烃 排烃潜力 荧光显微组分 
镜质组亚组分分子结构上的差异及其意义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5,共5页吴观茂 孙建中 赵师庆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煤中镜质组及其液化产物,目的在于研究镜质组结构对液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还原型镜质组的液化性差别在于其化学结构上的差别。
关键词:红外光谱 煤液 石油 液化 分子结构 
腐殖煤中镜质组—类脂组的过渡显微组分被引量:3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第2期25-30,共6页赵师庆 吴观茂 刘德汉 申家贵 盛国英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应用煤岩学对强还原型腐殖煤系列样品(R_0=0.55%~1.01%)研究表明,它们含有较多的镜质组—类脂组过渡显微组分,这种组分的特征是:比基质镜质体反射率低,但荧光强度和生烃潜能较高。据显微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亚型——交织型和膨融型。...
关键词:腐殖煤 镜质组 类脂组 成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