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慧

作品数:14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彝族生态文化文化内涵土掌房祭祖仪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论坛》《文山学院学报》《魅力中国》《文学界(理论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彝族创世史诗《莫棉巴》蕴含的生态智慧
《红河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平慧 
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南各民族创世史诗中的母题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4YJC850011);202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项”:云南少数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ZX2024YB10);2024年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泸西绿色殡葬改革实践路径研究(2024J1007)。
彝族葛颇支系创世史诗《莫棉巴》是传统知识的百科全书,蕴含着一套具有地方性知识体系的深层生态智慧,其深层生态智慧包括了万物一体的自然生态观、相互依存的人文生态观以及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文章以彝族葛颇支系史诗为个案,从天地...
关键词:彝族创世史诗 《莫棉巴》 生态智慧 
赓续文化脉络 推动传承发展——评龙倮贵教授《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红河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6-10,共5页平慧 
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南各民族创世史诗中的母题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4YJC850011);202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项:云南少数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ZX2024YB10)。
哈尼学是以哈尼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哈尼学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如今已初具体系。纵观哈尼学研究,不仅刊发于各学术期刊数量可观,召开了七届国际性哈尼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还出版了一...
关键词:元江流域 哈尼族 历史 文化 精粹 
彝族传统生死观的对立与统一辨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7-13,共7页龙倮贵 平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文劝世类经籍的当代价值和转化应用研究(19XMZ024)。
生死问题在彝族古典自然哲学中,从本体认识论到辩证法都肯定世间万物包括人类有生死,认为自然界生命乃至人类的存在,是一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相依而对立统一,而全人类的生与死观念是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
关键词:彝族 生死观 自然哲学 对立统一 
彝族葛泼人传统生计方式及其变迁——基于对云南泸西彝族葛泼人的调查
《红河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1-25,共5页平慧 
云南泸西彝族葛泼人在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套以粗放型农耕为主的传统生计方式。改革开放后,葛泼人开始了新的生计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三七种植深刻影响了葛泼人的生计方式。最终葛泼人在探索中调整生计方式,呈现出多...
关键词:葛泼人 生计方式 变迁 
从历史记忆到族群认同:云南彝族葛泼人祭祖仪式中的口头叙事被引量:4
《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47-53,共7页平慧 
本文系2015年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项目“云南泸西彝族葛泼人祭祖习俗中的社会记忆”(项目编号:YXJDY1607)阶段性成果。
云南泸西葛泼人是彝族支系中人口较少的族群,在地方志、彝文文献及汉文文献中,对其记载寥寥无几。但葛泼人的口头叙事极为丰富,民众中流传的神话、传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葛泼人的历史真实,在特定的叙事语境——祭祖仪式中,这些神话和传...
关键词:葛泼人 口头叙事 历史记忆 族群认同 
传统村落中口头文学的社会功能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平慧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彝族土掌房开发与保护状况调查--以云南省泸西县城子村为例"(2015zyxs05)
口头文学包括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形式,它不仅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还是民间文学中极为重要的口头散文叙事。由于口头文学是民众对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表达的“文学性、历史性、解说性和地方性为口头文学打上了独特的...
关键词:口头文学 社会功能 传统村落 社会生活实践 民间文学 文学性 历史性 地方性 
彝族葛泼人丧葬仪式中的生态文化被引量:3
《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平慧 李金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红河流域彝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3XMZ061);201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镇化过程中云南泸西彝族葛泼人生活方式变迁和适应问题研究(QN2015035)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彝族葛泼人不断适应生存环境而延续至今。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葛泼人的生存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自然崇拜乃至自然生态观。而这种自然生态观恰恰反映在他们传统的丧葬仪式中,通过他们的丧葬仪...
关键词:彝族 丧葬 仪式 生态文化 
红河彝区农业生态文化
《农业考古》2015年第6期160-163,共4页平慧 李金发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红河流域彝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XMZ061)
红河彝区的彝族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他们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形成了传统的农耕文明,维系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彝区的传统农业生态环境,经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后,彝族...
关键词:彝区 农业 生态文化 
彝族文学研究的新篇章——评王菊《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彝族文学研究》
《民族论坛》2014年第3X期108-111,共4页平慧 张双祥 黄涵琪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彝族文学研究》是一部在彝族文学研究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专著,该书将彝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首次系统地对彝族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进行了拓展和深入研究,并以古今中外的文学...
关键词:王菊 彝族文学 书评 
白彝人螺女型故事“龙背袋”的文化阐释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年第3期34-37,共4页平慧 张双祥 
中国的螺女型故事是一个富于思想和艺术光彩的民间故事,在汉族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同时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也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经历时空考验之后仍然代代相传。泸西县白彝人中流传的"龙背袋的故事",其文本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魅...
关键词:螺女型故事 白彝人“龙背袋”故事 文化阐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