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沈阳广播电视台更多>>
发文主题:悬念观众节目声情并茂打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记者摇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地缘力量”
《记者摇篮》2016年第12期44-45,共2页李阳 
全媒体时代,面对各方压力,地方电视台如何生存?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依托地缘优势,联手沈阳市多个部门,开创了《百姓110》《今日执行》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新节目样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收视率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地缘优势 资源利用 节目样态 
新闻频道主持人采编能力培养攻略
《记者摇篮》2016年第10期42-43,共2页李阳 
主持人是一档新闻栏目的"脸",如何让这张"脸"更加鲜活灵动?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通过社区采访调研、选题策划采写、新媒体推广等硬性规定,要求主持人必须走进社区,走进新闻现场,并结合全景式演播室,故事化呈现新闻事件。增强主持人识...
关键词:主持人 采编能力 社区调研 新媒体推广 
新闻,能否成为一部百姓“生活剧”——《百姓110》侧记
《记者摇篮》2015年第12期52-53,共2页李阳 
地方台最大的优势便是地缘优势,如何有效利用相关部门资源很重要。《百姓110》是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与沈阳市公安局联手推出的一档节目,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呈现普通百姓的琐碎生活,真实得就像打开窗子,看楼下邻居之间的一场纠纷,展...
关键词:现场 悬念 生活剧 
充分挖掘“新闻现场”的魅力
《记者摇篮》2014年第5期72-72,共1页李阳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现场声情并茂的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无疑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要素。区别于时政报道和资讯类新闻,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一定要注重“现场”的开发利用。谁能...
关键词:新闻现场 挖掘 电视新闻 电视节目竞争 声情并茂 时政报道 开发利用 社会新闻 
记者型主持人的培养
《记者摇篮》2014年第4期56-56,共1页李阳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这也许是每位新闻栏目制片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节目是否好看,内容为王,但作为表现形式不可或缺的主持人环节,无疑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栏目的一张“脸”和标志性“符号”,主持人以怎样...
关键词:记者型主持人 培养 新闻栏目 制片人 标志性 “脸” 节目 观众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栏目之突围
《记者摇篮》2013年第4期49-49,共1页李阳 
相比较于纸质媒体,电视的出现无疑是一次巨大变革,更多的新闻事件以声情并茂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电视媒体也一度以绝对优势独享着媒体市场的最大份额,显然,随着网络越来越普...
关键词:电视新闻栏目 全媒体 突围 纸质媒体 声情并茂 新闻事件 媒体市场 绝对优势 
让新闻润染情感温度
《记者摇篮》2013年第1期25-25,共1页李阳 
新闻传递信息,更应该传递一种情感的温度,在新闻报道中,最温润人心的人文关怀,是记者首先有一颗悲悯的心,学会理解和尊重。面对每一次采访,首先站在“人”的角度尝试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被采访者,我多么不希望你来撕裂我的伤口;...
关键词:新闻报道 温度 情感 被采访者 传递信息 人文关怀 换位思考 困难群体 
用悬念与人情味打动观众——新闻事件报道的表现形式之探索
《记者摇篮》2012年第9期49-50,共2页李阳 
众所周知,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以前发生现在仍能产生社会效应的事实的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播报新闻,媒体人一直在不断探索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如何能让新闻节目更好看,抓住观众手里的遥控...
关键词:新闻节目 人情味 事件报道 观众 悬念 节目表现形式 社会效应 新闻事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