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贵

作品数:6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黄土暗穴湿陷性地震CT海底电缆岩土工程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公路交通科技》更多>>
所获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公路黄土暗穴探测扇形地震排列方法及其检测效果
《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第S2期161-164,共4页刘永华 王玉贵 杜大彬 唐文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项目资助(200131881213)
本文针对公路工程中黄土暗穴的主要存在形式(多为暗穴空腔)和对探测深度的要求(30m以内),首次提出并运用多重扇形排列回折波与反射波地震测量方法,并在闫禹高速公路K173~K174路段北侧褚家塬已知I号洞穴群中的两个测试段实施了超浅层扇...
关键词:黄土暗穴 超浅层地震 扇形排列 回折波 反射波 
适用于近地表岩土结构及不良地质体检测评价的工程VSP方法
《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第S1期147-151,共5页刘永华 田宗勇 王玉贵 高鹏 彭传平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项目(200131881213);水利部科技开发基金资助项目(SJ9609)
工程VSP方法除具备现行PS测井的全部效能外,利用透射直达波和反射波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能够精细描述近地表工程探孔旁侧隐蔽构造现象的细节特征和地层关系,特别是将其用于探孔或洞室掘进工程前方岩土层弹性参数估算或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测...
关键词:轴向剖面 工程VSP 三极三分量 移动震源 稳定性评价 
洞室工程地震CT与VSP联合检测方法及应用实例被引量: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年第3期55-58,共4页刘永华 田宗勇 赵淑红 王玉贵 黄小军 
水利部科技开发基金项目(SJ9609)
地震层析成像(CT)和垂直地震剖面(VSP)法一直作为两种完全分离的探测技术在勘探活动中运用,而洞室工程地震CT与VSP联合检测方法则是充分利用VSP和CT数据采集方式的兼容性,通过一体化观测系统参数设计和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将两种地震勘探...
关键词:洞室工程检测 VSP CT 一体化观测系统 初始速度模型 联合成像 三峡大坝 
湿陷性黄土暗穴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试验研究被引量:10
《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第S1期138-142,共5页李庆春 刘永华 冯兵 王玉贵 李斌 唐文 刘国华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资助(200131881213)
文章是地球物理探测湿陷性黄土暗穴的系列试验成果,大量模拟计算和野外试验表明,电磁波和弹性波的两大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探测黄土暗穴的主流技术。而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则是成本低、效率高、准确率大的有效普查方法;多道瞬态...
关键词:湿陷性 黄土暗穴 弹性波 电磁波 综合地球物理 
工程VSP与地震CT联合探测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的应用被引量:13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第1期267-272,共6页刘永华 田宗勇 喻振华 王玉贵 黄小军 
水利部科技开发基金SJ9609项目资助.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SeismicProfile,简称VSP)和层析成像(ComputerizedTomography,简称CT)方法,不仅能够使用统一的数学方法描述(如射线理论),并且在其勘探实践活动中完全可融为一体而成为优化技术组合下的高分辨工程物探方法.特别是...
关键词:多偏移距逆向VSP 井间CT 一体化观测系统 初始速度模型 联合成像 岩土工程检测 
浅海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系统试验被引量:4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王玉贵 李庆春 朱光明 
国家863计划项目(820-05-02)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
关键词:多波地震勘探 海底电缆 多分量 资料处理系统 转换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