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璇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视觉东巴文字启迪沉重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戏剧》《作家》《文艺争鸣》《大众文艺(学术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西学东渐”到“本土自觉”——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美育实践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郭一璇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之日起,不断经历着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接、互用与融合,持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之路。中国传统美育观一直伴随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发展而越发完善。将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深度融合的实践...
关键词:实践育人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 美育实践 深度融合 西学东渐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实践探索 实践之路 
神话与科幻:人类幻想的多重表述——以电影《阿凡达》为例
《四川戏剧》2022年第11期111-115,共5页郭一璇 代钰洪 
2022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审美与设计:动漫角色的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SC22EZD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神话是过去的科幻,科幻是未来的神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线性时间和单层空间均被打破。人是幻想的动物,通过幻想呈现出多样的生命状态,换句话说,人可以通过幻想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
关键词:多重表述 神话 科幻电影 《阿凡达》 
乡愁乌托邦的视觉叙事:川西安仁古镇的公馆戏剧与空间审美
《文艺争鸣》2022年第10期202-208,共7页郭一璇 王小军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西南多民族生死观与民俗考察研究”(项目编号:17JJD730002)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近年来,文艺理论界中以审美人类学视角提出了“乡愁乌托邦”的论域与话题,作为乌托邦本土表述的问题,它揭示出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乌托邦往往以“乡愁”的形式来获取表达,乡愁乌托邦连接了过去—现在—未来,是对时间与空间的新阐...
关键词:视觉叙事 空间审美 乌托邦 时间与空间 人类学视角 文艺理论界 乡愁 历史之维 
构建全员育人机制,激发师生内在动力被引量:1
《时代教育》2012年第9期46-46,共1页郭一璇 
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全员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工作模式。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从全员育人机制的内涵、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现状与构建新型"班主任"育人机制...
关键词:新型班主任制 全员育人 
“菊与刀”:岩井俊二的诗意与沉重
《作家》2009年第4期251-,共1页郭一璇 
美国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将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概括为:菊与刀。其中菊花代表美(本文特指纯情之美),刀作为暴力的象征。岩井俊二的作品却将这两个极端的本质实现了从相斥到相容的转化。从《情书》到《关于莉莉周的一...
关键词:诗意 沉重 个体生存 
影像、战争与人性——解读《的士司机》、《生于七月四日》
《作家》2009年第2期250-251,共2页郭一璇 
在笔者眼中,战争就是由暴力、血腥及杀戮等因子构织而成。遗忘的和被遗忘的正是人性、伦理与道德,一切同情、爱怜瞬时变得毫无影踪。战争的反思也正是对于人性价值本身的重估。社会暴力、纷乱的主要因素之一,源于直接的战争。而从另一...
关键词:战争 人性 影像 
东巴文字对现代视觉的启迪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年第9期72-72,共1页郭一璇 
本文以东巴文(纳西族文字)为基础,浅谈东巴文字的本体性审美特征及其对于现代视觉设计在设计理念、表现方式等方面的启迪和应用。
关键词:东巴文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