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

作品数:26被引量:9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建设银行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经济计划经济建设银行不平衡股份制改造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机械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外汇》《英才》《中国改革》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银行制度
《中国金融》2011年第13期46-48,共3页郭树清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四大国有银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这一复杂而艰巨的改革任务。我们可以不无自豪地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国有银行焕发出勃勃生机,展...
关键词:现代银行制度 中国特色 国有银行 改革任务 国际形象 政治责任感 股份制改造 市场竞争力 
重新认识市场
《中国改革》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郭树清 
低效率的主要根源来自于市场不发达,来门既得利益调整困难,来自制度性障碍和行政干预过多:关键是消除扭曲,减少管制、分割。
关键词:重新认识 市场 制度性障碍 利益调整 行政干预 低效率 
关于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采取的若干措施被引量:1
《当代财经》2011年第1期12-13,共2页郭树清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 经济理论创新 2010年 发展与改革 改革理论 学术媒体 吴敬链 周小川 
中国应告别狭义的经济改革被引量:4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34-35,共2页郭树清 
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格局。发达国家身处危机中心.受到的冲击自然很大,但其转型的压力和动力也大;对中国影响较小,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发人深省。
关键词:经济改革 中国 狭义 告别 金融危机 经济格局 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被引量:10
《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7-13,共7页郭树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30年。这种势头能否持续,取决于如何更好地挖掘中国经济的潜力,同时解决好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作者长期身处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最前沿,对中国经济有独到的认知。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
关键词:中国经济 持续发展 经济规模 社会政策 
金融业凭什么持续两位数的收益
《英才》2010年第10期28-28,共1页郭树清 
必须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两位数的长期收益来自哪里?因为在现实经济中.没有哪个行业可以达到持续三年的两位数的收益。
关键词:长期收益 两位数 金融业 经济 
失衡的真相
《中国经济信息》2010年第3期17-17,共1页郭树清 
中美经济关系,可能是最接近公平的所谓优势互补或国际分工的关系。
关键词:真相 失衡 中美经济关系 国际分工 优势互补 
失衡的真相
《中国改革》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郭树清 
现在提到“全球经济不平衡”,通常以中国和美国为典型代表:一个是储蓄过多,另一个是消费过多;一个是出口过多,另一个是进口过多。因此,似乎顺理成章的解决方案是.希望中国多消费.美国多储蓄.并通过调整汇率来校正这个不平衡。...
关键词:真相 失衡 全球经济 不平衡 储蓄 美国 中国 消费 
中国需要改革以保持经济增长
《经理人内参》2010年第1期20-21,共2页郭树清 
中国同英国的崛起恰恰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英国崛起盖因其国家制度的健全;第二,崛起的英国成功将其经济上的优势转化为战略及政治上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从未崛起;中国的确需要改革,改革的目的非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中国 改革 国家制度 优势转化 社会契约 英国 郭树清 
中国需要改革以保持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信息》2010年第1期14-14,共1页郭树清 
在降低了世界的生活成本和成为全球最大的净储蓄国之后,并不富有的中国仍需继续改革以免重蹈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覆辙。
关键词:经济增长 改革 中国 工业化国家 生活成本 储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