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怀瑾

作品数:14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计量测试》编辑部更多>>
发文主题:看图说话中国古代计量度量衡图说《考工记》更多>>
发文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计量测试》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十一)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观:郝敬与《考工记》
《上海计量测试》2011年第1期49-49,共1页高怀瑾 
《考工记》是《周礼》中的一篇。对于《周礼》的可行性,古之有不少揣疑者,其中明代的郝敬(1558-1639年)名声最大。其著《周礼完解》云:"一市之中,商贾几何?司市官属凡一百四十二人,这必会造成骚扰烦苛,民其能堪乎?""行周礼之法...
关键词:《考工记》 质量监督管理 质量观 古代 中国 《周礼》 连载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十)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观:工无二伎,各守其职,不得相奸
《上海计量测试》2010年第6期51-51,共1页高怀瑾 
周代和春秋时期,手工业呈现专业分工精细、复杂器物由数种技术工艺协作完成的生产管理景象.以造车为例,与造车有联系的工艺技术多达十几种,每种工艺技术均由"人"和"氏"掌握或管理:"轮人"专门制作毂、辐、牙和车盖等部件,"舆人...
关键词:质量监督管理 质量观 古代 中国 技术工艺 金属部件 连载 春秋时期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八) 测量和检验是保证造器质量的重要环节
《上海计量测试》2010年第4期55-55,57,共2页高怀瑾 
古代对车轮质量的检验方法包括:规、萭、水、县、量、权。关于"规法",《考工记》云:"规之以视其圜也。"圜,即圆。墨子是战国时期人,创立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云:“今夫轮人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圜与不圜也。...
关键词:质量监督管理 检验方法 古代 连载 中国 测量 《墨子》 《考工记》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六) 《考工记》的真实性
《上海计量测试》2010年第2期48-48,共1页高怀瑾 
《考工记》记述的是周代的事,但它是在西汉刘歆时被纂编进《周礼》的,前后相差千年,对《考工记》中所记述内容的真实性许多人一直存疑。本来我也是将信将疑,不过近期看了一本书《国语》,觉得《考工记》并非是空穴来风,
关键词:《考工记》 计量 测试 真实性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观:为其不任用,不得鬻于市
《上海计量测试》2009年第6期38-39,共2页高怀瑾 
《考工记》作为一部官书,是周王朝关于各种器具制作标准及工艺过程的具体规定。其中也有数条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残劣次品不得流人市面的规定,被人引用最多的是:“凡陶瓶之事,髻望薜暴不入市”。孙诒让在其《周礼正义》中疏云:这...
关键词:质量观 古代 中国 管理机构 《考工记》 工艺过程 制作标准 生产过程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观:知圣教示
《上海计量测试》2009年第5期43-44,共2页高怀瑾 
先秦及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对制器业开展质量管理的严谨的组织体系。在国家层面,设司空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家部委最高领导,统领全国的工程建设和制造业。在司空之下,根据制器类别数目又设国工之职若干,相当于现在的质量和技术负责...
关键词:质量观 古代 中国 质量管理 西汉时期 工程建设 制造业 组织体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观:“天有时,地有气”
《上海计量测试》2009年第3期38-39,共2页高怀瑾 
中国古代产生"度量衡"最早的记述是出自《尚书》(中国最古老的史书,由孔子汇编,其中部分追述上古先圣事迹的记载,在当时也只是传说):舜到东方部落去巡视,和酋长们"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舜所处年代为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各部落之间已...
关键词:质量观 古代 中国 《考工记》 
中国古代计量看图说话(7)
《上海计量测试》2009年第1期38-39,共2页高怀瑾 
明清两代的度量衡器具研制更新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未有大的建树,但随着城镇人口增多,在度量衡的管理方面颇有一些新成就。明代前期,相当一部分手工业者离开田地,开始过上市井生活,这些人对农业产品供给存在较大的需求。
关键词:度量衡器具 图说 计量 古代 中国 技术发展水平 城镇人口 农业产品 
中国古代计量看图说话(6)
《上海计量测试》2008年第6期43-44,共2页高怀瑾 
元朝封建国家的建立(1271年),标志着从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到封建制国家转化的完成。这个转化经历了约六七十年的斗争过程。在建立元朝过程中,可汁们非常推崇与异域的交流。史载,可汗们对异域的统治者下说帖:“……我不再...
关键词:图说 计量 古代 中国 奴隶制 度量衡 元朝 转化 
中国古代计量看图说话(5)被引量:1
《上海计量测试》2008年第5期40-41,共2页高怀瑾 
公元589年,建隋代,结束了东汉起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中间有西晋短暂的统一)。在国家被频繁撕分的400年间,度量衡制陷入极度混乱,形成南北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度量衡的单位量值大幅增大。因此,隋建立后,统一度量衡是国家的大...
关键词:图说 计量 古代 中国 度量衡 南北差异 量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