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龙

作品数:50被引量:22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豆蚜种群动态玉米亚洲玉米螟蜡蚧轮枝菌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玉米科学》《应用昆虫学报》《农业大数据学报》《作物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种子创新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哈尔滨地区不同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效果研究被引量:2
《植物保护》2023年第6期338-342,349,共6页王宇 王克勤 王晓曦 刘兴龙 王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704,2017YFD0201803)。
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
关键词:性诱剂 亚洲玉米螟 诱捕器 诱芯高度 诱捕效果 
昆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年第11期144-150,共7页王晓曦 刘兴龙 王宇 王克勤 樊东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GA23B010);植物保护研究所青年基金项目(zbsqn2023-3)。
几丁质是昆虫的主要组成成分,由于几丁质不存在于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农药的设计靶标。几丁质合成酶B是几丁质合成路径中的最后一个关键酶,近些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根据国内外对昆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功...
关键词:昆虫 几丁质 几丁质合成酶B 环境友好型农药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亚洲玉米螟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刘兴龙 王克勤 王晓曦 王宇 王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HNK2019CX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803)。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还田及有效防治亚洲玉米螟,2019年在哈尔滨市双城区、2020年在肇东市黎明镇对玉米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和翻埋还田3种秸秆还田模式下的玉米田内亚洲玉米螟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玉米产量测定。结果表明,...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 地表覆盖还田 碎混还田 翻埋还田 玉米 产量 
DNA条形码技术在黑龙江地区姬小蜂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23年第5期78-84,88,共8页邵天玉 刘思竹 谢维欣 刘兴龙 李志勇 王克勤 朱朝东 刘丹 
重庆邮电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E012A2020571)。
姬小蜂科寄生蜂在农业害虫防治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体型小种类多,鉴定较难,导致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蜂总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利用黑龙江省的6个吸虫塔...
关键词:DNA条形码 COI 28S 分子鉴定 姬小蜂科 
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被引量:1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年第3期41-43,49,共4页刘兴龙 王克勤 王晓曦 王宇 王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农作物有害生物5G预警及统防统治(HNK2019CX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803)。
为了更好地防治亚洲玉米螟,在哈尔滨地区通过春季剖秆进行越冬代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发育进度调查,利用亚洲玉米螟性诱剂监测雄性成虫动态,研究田间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2019-2021年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百秆越冬基数为8.6~9.5...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 哈尔滨地区 发生规律 
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种群动态研究与防治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年第1期39-42,共4页王宇 王克勤 王晓曦 刘兴龙 王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HNK2019CX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803)。
为明确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种群动态,2021年和2022年在哈尔滨地区利用马氏网和田间扫网法调查监测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种群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的始见期是在7月7日至7月14日之间...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 马氏网 种群动态 防治建议 
2018—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农田瓢虫数据集
《农业大数据学报》2022年第4期39-44,共6页刘兴龙 王宇 王晓曦 王克勤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Y2022LM15)。
捕食性瓢虫是控制农田虫害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可取食蚜虫、木虱、粉虱、蚧壳虫及部分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卵、低龄幼虫和蛹。农田常见种类主要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七星瓢虫等,对农田虫害有较强的持续控制作用。黑龙江农...
关键词:瓢虫 种群动态 玉米 大豆 小麦 
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化动态分析被引量:2
《玉米科学》2022年第5期143-148,共6页马立功 孟庆林 石凤梅 刘佳 李易初 刘兴龙 何长安 纪春学 王军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GA19B104-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19YYYF039);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项目。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化动态,采用Ht单基因常规鉴别寄主技术,对2018、2019年采自黑龙江省39个市县的138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0、1、2、3、N、12、13、1N、2N、12N和13N号11个...
关键词:玉米 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动态变化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田亚洲玉米螟技术优化被引量:5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年第4期39-43,共5页王宇 刘兴龙 王克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HNK2019CX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803)。
为了更好地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本研究分别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和肇东市黎明镇两个试验点玉米田,设置7个不同释放赤眼蜂次数和放蜂时间处理,分析赤眼蜂不同释放次数和时间对亚洲玉米螟的寄生率、田间防效和田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
关键词:赤眼蜂 生物防治 亚洲玉米螟 防治效果 
减施化学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被引量:6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年第1期34-39,共6页王宇 王克勤 刘兴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HNK2019CX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803)。
为构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肇东和宾县开展化学杀虫剂减量施用及新型Bt制剂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添加助剂的杀虫剂处理在施药量减少30%后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4%以上,减药加入助剂后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的...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 杀虫剂 苏云金杆菌(BT) 防治效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