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勇

作品数:53被引量:29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主题:晚第四纪地震乌鲁木齐晚第四纪活动断层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地震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新疆地震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天山包尔图断裂带晚第四纪运动性质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
《地震地质》2019年第4期856-871,共16页任光雪 李传友 吴传勇 汪思妤 张会平 任治坤 李新男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6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200)共同资助
对天山内部大型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是全面认识天山现今构造变形样式的重要途径。包尔图断裂是东天山内部的一条大型断裂,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摄影测量以及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对包尔图断裂晚第四纪的运动学特征...
关键词:包尔图断裂 地貌特征 运动性质 成因机制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取DEM技术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以库米什盆地南缘断裂陡坎为例被引量:9
《地震地质》2018年第5期999-1017,共19页汪思妤 艾明 吴传勇 雷启云 张会平 任光雪 李传友 任治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607);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LED2014A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201,41761144071)共同资助。
通过数字化地形图和野外地形测量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的传统方法存在时效性差、获取周期长、范围小等缺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取DEM技术的出现为快速获取断裂带大范围的地形地貌数据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野外地形地貌数...
关键词:立体像对 DEM 逆断层 活动构造 精度分析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被引量:12
《地震地质》2018年第3期566-578,共13页刘建明 王琼 李金 吴传勇 赵彬彬 孔祥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208);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重点援疆项目(2016IES0103);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7043Y)共同资助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中ML≥1.0地震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和余震序列中部分M_L≥4.0地震的震源机制,从而综合分析了呼图壁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
关键词:呼图壁6.2级地震 HypoDD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褶皱型”地震 
北天山东段阜康断裂吉木萨尔段古地震事件研究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1-7,共7页戴训也 沈军 吴传勇 吴国栋 陈建波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Y201602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2216);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
阜康断裂带是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弧形推覆构造一条重要的地质地貌构造分界线,吉木萨尔段位于阜康断裂带最东部,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地表形成一系列的地质地貌现象。通过在吉木萨尔段开展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断裂陡坎测量以及探...
关键词:阜康断裂带 吉木萨尔段 探槽 古地震 
西南天山北东东走向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在天山构造变形中的作用被引量:3
《国际地震动态》2017年第9期46-48,共3页吴传勇 
天山是远离板块边界的陆内造山带,特点是构造变形复杂强烈,强震多发。天山南北向的变形速率约为20mm/a,约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一半左右,这一变形量是如何被天山吸收的,天山的构造变形又是如何进行的,其构造样式如何?这些关...
关键词:天山 NEE向断裂 晚第四纪 左旋走滑 GPS观测 构造变形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序列特征及后续趋势分析被引量:7
《内陆地震》2017年第2期97-109,共13页聂晓红 王琼 吴传勇 向元 高荣 郭寅 刘萍 
介绍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序列类型、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和余震序列各项数字地震学资料,并就该序列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提出震后趋势判定意见。结果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余震序列衰减迅速,在较...
关键词:阿克陶Ms6.7地震 余震序列 参数分析 震后趋势 
新疆皮山M_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一次褶皱地震被引量:10
《地震地质》2017年第2期342-355,共14页吴传勇 李金 刘建明 胡伟华 吴国栋 常想德 姚远 向志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208;41102137);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1413)共同资助
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山前的皮山逆断裂-褶皱带上,该构造带的变形特征以地层的褶皱弯曲为主,在背斜顶部发育的一系列正断层是背斜顶部局部拉张应力产生的弯矩断层。根据皮山地震应急科考资料,结合精定位后的余震空间分布信息、震...
关键词:皮山MS6.5地震 西昆仑 弯矩断层 褶皱地震 
2011-2014年3次于田MS≥5.0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被引量:7
《地震学报》2016年第5期671-683,813,共13页刘建明 吴传勇 王琼 孔祥艳 陈向军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XH16041)资助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1—2014年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NE向张性剪切段附近的3次于田MS≥5.0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并对其余震分布及发震构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于田MS5.5地震的发震构造...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西南端 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被引量:34
《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第8期2859-2870,共12页李金 王琼 吴传勇 向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4042);新疆地震局基金(201401);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项目(2016010108)联合资助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主震和部分MS3.6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采用HypoDD方法重新定位了序列中ML2.5以上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并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
关键词:皮山6.5级地震 震源位置 震源机制解 双差定位 
博格达北麓晚第四纪地壳缩短速率
《内陆地震》2016年第2期116-121,共6页吴国栋 吴传勇 沈军 戴训也 陈建波 
财政部重大专项"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新疆地震科学基金项目(201409)共同资助
博格达推覆构造,由南向北发育3~4排活动断裂,活动性逐渐向北迁移,最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前缘的阜康断裂及北三台断裂上。阜康断裂上盘在二工河一带为单斜岩层,具有断弯褶皱的特征,通过测量阶地拔河高度、阶地基座岩层的产状以及阶地年代数...
关键词:博格达北麓 地壳缩短速率 断弯褶皱 断层扩展褶皱 剩余面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