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

作品数:8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液氮无取向硅钢织构冷冲击更多>>
发文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钢铁研究学报》《金属热处理》《煤炭学报》《机械工程材料》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不同燃爆载荷作用下页岩破裂特性及孔裂隙结构改性规律被引量:3
《煤炭学报》2023年第12期4269-4283,共15页翟成 王宇 刘厅 徐吉钊 唐伟 罗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0YFA071180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KYCX23_28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072363)。
页岩储层甲烷原位燃爆压裂是一项新型无水压裂技术,不同燃爆载荷下井周的破裂特性及孔隙结构改性规律尚不明确,无法为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自主搭建耐压100 MPa燃爆管道,对?55 mm×55 mm筛管完井页岩试样进行不同燃爆载荷的冲...
关键词:页岩气储层 甲烷原位燃爆压裂 爆炸冲击 破裂特性 孔裂隙结构 
煤层钻孔内注入液氮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规律及煤损伤分析被引量:1
《煤炭学报》2023年第8期3128-3137,共10页丛钰洲 翟成 丁熊 余旭 徐吉钊 孙勇 郑仰峰 唐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25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278);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资助项目(KYCX22_2657)。
低温流体液氮向煤层钻孔内注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规律及煤损伤分析,是目前液氮在煤层增透领域应用中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通过利用流量计、内视镜、热电偶、质量天平和超声探测仪,可视化分析了液氮注入过程中煤钻孔内液氮的初始累积过程...
关键词:煤层钻孔 液氮注入效率 液位变化 传热传质 煤损伤 
液氮冷冲击煤的作用范围及力学损伤机理被引量:3
《煤炭学报》2023年第6期2484-2497,共14页丛钰洲 翟成 余旭 徐吉钊 孙勇 郑仰峰 唐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25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278)。
低温流体液氮对煤冷冲击的作用范围、煤内部因温差形成的热应力变化规律及其对煤形成损伤的力学作用机理,均是液氮在煤岩增透领域应用中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利用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装置、红外温度场测量装置和热电偶温度测量装置,测...
关键词:煤岩 液氮冷冲击 力学损伤 热应力 煤岩增透 
液氮冷冲击时长对煤体致裂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273-282,共10页魏则宁 翟成 孙勇 丛钰洲 唐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925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4278)。
注氮参量的设置与煤体致裂效果密切相关,为研究液氮冷冲击循环过程中不同冷冲击时长对致裂效果的影响,开展不同冷冲击时长(5,10,15,20 min)液氮溶浸试验,利用低场核磁共振设备对比分析各组煤样孔径分布、孔隙数量、孔隙度及吸附/渗流孔...
关键词:冷冲击时长 液氮致裂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热应力 
无取向硅钢相变点及其高温力学性能被引量:6
《金属热处理》2015年第3期38-42,共5页颜建新 唐伟 项利 仇圣桃 齐渊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资助项目(50934009)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无取向硅钢进行CCT曲线测定及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的两相区大致在915~1000℃之间,相变始末点的温度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枝晶处富集液相薄膜导致试验用钢出现第Ⅰ脆性温度区,为1250℃~...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 CCT曲线 相变点 高温力学性能 
CSP流程试制50W270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织构的演变被引量:5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1189-1194,共6页唐伟 项利 仇圣桃 王建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资助项目(50934009)
研究了CSP流程试制50W270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冷轧→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全流程织构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热轧板织构在厚度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表层主要为铜型、黄铜和高斯织构,1/4层存在微弱的高斯...
关键词:硅钢 CSP工艺 织构 
无取向电工钢织构的演变及其沿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差异
《钢铁研究学报》2014年第9期62-67,共6页孙念 唐伟 项利 仇圣桃 王建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资助项目(50934009)
采用EBSD检测技术,分析了50W800无取向电工钢在重要生产工序间织构的演变以及织构沿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热轧板织构沿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表层织构。带钢边部表层织构主要由旋转立方织构、α纤维织构以及少...
关键词:无取向电工钢 织构 演变 差异 
50W600无取向硅钢在轧制与退火工序间的织构演变被引量:8
《机械工程材料》2014年第8期28-32,共5页唐伟 项利 仇圣桃 王建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资助项目(50934009)
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50W600无取向硅钢在热轧→冷轧→退火工序间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由于热轧板沿板厚方向的应力场和温度场存在差异,导致热轧板不同层织构类型和强度存在差异;热轧板表层主要存在铜型、黄铜和高斯织...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 织构 取向线 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