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花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迟子建小说《浮生六记》《原始风景》剪辑新女性形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理性之灵光感性之窥斑——试论悲剧意识的生成和消解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225-227,共3页孙兰花 崔薇 
悲剧意识源于人类困厄的感受与省思,体现人的“生存终极关怀”,再现了人类更高维度上的生命自觉。其终极指向是对悲剧性困境的积极超越、消解悲痛的力量,意识到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从而力求摆脱羁绊、超越自我的昂扬之态,以否定的形式表...
关键词:悲剧意识 生成 消解 
女性视域下的审美烛照——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被引量:2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78-81,共4页孙兰花 
王安忆从女性的视角捕捉普通女性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平凡女性柔弱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展露寻常女性性别角色中软弱的一面,本文以此为契机来观照其笔下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以爱情为主题,审美为旨归,向读者呈现出本真的女性情怀和内在的审...
关键词:女性视域 王安忆 女性形象 小说 
自由绽放的“精灵”——苔丝与翠翠形象之比较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年第3期114-116,共3页孙兰花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边城》中的翠翠,生命里都凸显出鲜明的自然之美、爱情之美和悲剧之美,其共通之处折射出哈代和沈从文两位作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表现了个体生命超越了纯粹的自我,真正实现了生命本质的充盈。
关键词:自然之美 爱情之美 悲剧之美 
生命感悟之剪辑下的人与自然——解读迟子建小说《原始风景》中的生态美被引量: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50-153,共4页孙兰花 
迟子建在《原始风景》中以对生命感悟之剪辑下的人与自然的审视为支点,表达作家对自然生态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并在描绘人与白山黑水的自然休戚相关的亲和之美中,凸显出生命烛照下的“原始风景”,显露出难能可贵的“绿色”生态意识:...
关键词:迟子建 《原始风景》 人与自然 生态美 
红色思潮下的鼓动诗篇——试析殷夫诗歌中的未来主义艺术内质被引量:1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10-113,共4页孙兰花 简圣宇 
殷夫的诗歌与未来主义诗歌从外在的形式到内在的基质都存在着契合,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以它们相似的时代背景和诗歌特色来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发掘、揭示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殷夫 诗歌 未来主义 
张扬自我的“新女性”——从文化视角看《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形象被引量:2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84-86,共3页孙兰花 
《浮生六记》中的陈芸以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女性”形象。陈芸形象的出现是以江南才女辈出的人文环境、乾嘉时期兴旺的女学和性灵文化作为文化背景的。陈芸形象透视出的文化内蕴是中国封建...
关键词:《浮生六记》 陈芸 “新女性”形象 文化背景 文化内蕴 
行为艺术在中国遭受拒斥原因之分析被引量:1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孙兰花 简圣宇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该在艺术史上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当它登陆中国之后,却遭到了高雅艺术审美和通俗大众审美的双重拒斥。这一现象,与其“表现的失当”和“过度的解构”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行为艺术 拒斥 表观失当 过度解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