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廷亮

作品数:20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述论隋炀帝唐人河西走廊芦苇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形象史学》《文史天地》《古今农业》《北方音乐》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西路军历史特点及精神实质被引量:1
《河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15-21,共7页闫廷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024)。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西征是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之一。全面审视这段历史,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西路军指战员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是西路军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长...
关键词:红西路军 河西走廊 历史特点 精神 
历史时期河西野生动物及环境变迁被引量:3
《形象史学》2017年第2期150-158,共9页闫廷亮 
位于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周边地理环境的特定关系,历史上曾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又是拱卫秦陇的门户和开拓西域的桥头堡,自汉以来,备受中原王朝及各割据政权的重视和青睐,各王朝及割据政权在积极...
关键词:黄金地段 经营 特色 历史 桥头堡 西域 经济区 建设 军政 政权 
河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保护被引量:3
《丝绸之路》2013年第8期87-93,共7页闫廷亮 柳红波 
2008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研究”;2010年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年度招标课题“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河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民族特色浓郁、地域风格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生产过程得到活态保护和发展的生产性保护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河西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活态保护 
麴氏高昌延昌末瘟疫试探
《吐鲁番学研究》2012年第1期90-97,共8页闫廷亮 
吐鲁番出土的一份麴氏高昌延昌末的佛经题记,隐约透露了这一时期本地区可能发生的一场瘟疫。这是一种以皮肤疾患为症状的重症传染病,极有可能是死亡率较高的天花。瘟疫给高昌社会带来了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高昌人的信仰,成为促...
关键词:麴氏高昌 延昌 瘟疫 佛教 
古代河西方志所见野生蔬菜考释
《河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闫廷亮 崔燕炜 
现存古代河西地方志中有许多野生蔬菜的记载,反映了野生蔬菜在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中几种主要野生蔬菜的食用历史、所属类别、名称由来、食用方法、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作简略考释,以期丰富河西生活史的研究。
关键词:古代方志 河西 野生蔬菜 
西夏文本学
《西夏学》2011年第2期305-310,共6页克恰诺夫 闫廷亮(译) 
本文把西夏文文书区分为译自汉文的文书、译自藏文的文书以及西夏人自己编纂的反映其自身文化传统的文书,在此基础上择要对这三类西夏文文书及其研究状况作了介绍,并就各类文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黑水城文献 西夏文文书 研究方法 
古代河西桑蚕丝织业述略被引量:3
《古今农业》2011年第4期47-51,共5页闫廷亮 
位于甘肃西部的河西地区,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曾一度有过一定规模的桑蚕养植和丝织业生产。考古和文献资料表明,河西的桑蚕丝织业始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宋元以后走向衰落。
关键词:古代河西 桑蚕 丝织业 经济发展 
河西宝卷思想内容及特点浅析被引量:2
《北方音乐》2011年第12期148-150,共3页闫廷亮 王文仁 
甘肃省2009年社科规划项目“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河西曲艺研究”(项目编号:09EB090)阶段性成果
河西宝卷作为一种讲唱结合的民间文学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复杂多样。既有佛经故事,又有历史轶闻,既有民间传说,又有寓言趣事,同时还有反映河西人民现实生活,由当地民众自己创作的宝卷。这种艺术形式在使人们通过品味获得某种美的享...
关键词:河西 宝卷 内容 题材 
半城芦苇半城庙——古甘州生态、历史、人文诠释被引量:5
《丝绸之路》2010年第12期5-10,共6页闫廷亮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各历史时期特殊的自然、地理赋予了其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厚重而特殊的历史职能,不同的文化聚汇、交融成就了其独具特色的地域风尚,张掖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关键词:河西 张掖 甘州 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文化 
西魏北周时期河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15-18,共4页闫廷亮 
南北朝时期,割据关陇的西魏、北周虽只存在了短短的近半个世纪,但却在古代河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创新、民族的和谐,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连接两汉与隋唐两大兴盛高峰的又一中间环节,在古代河西发展...
关键词:西魏 北周 河西 经济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