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慧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V形容词名词化动词动宾关系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语言研究集刊》《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同形“V双+A双”的异构理据
《语言研究集刊》2014年第2期59-71,327,共14页李劲荣 高安慧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3YJA74002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2012110546)的资助
句法结构"V双+A双"表现为动补、动宾和主谓三种语法关系,这取决于构成成分能否实现指称化,而某一成分指称化的实现又与其搭配成分的语法属性相联系,这反映了语法结构与构成成分之间的互动性。从数量上看,三种结构相差悬殊,主谓结构占绝...
关键词:“V双+A双” 结构关系 名词化/指称化 自指-转指 
同形异构体“V+A”的典型性分析研究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高安慧 
同形异构体"V+A"可以构成主谓、动宾、动补三种结构关系。各个结构关系内部,不同音节形式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典型性存在一定差异性。动词、形容词内部成员的典型性,句法的控制作用等构成了该结构体异构的理据。
关键词:“V+A”结构 典型性 动词 形容词 影响 
动宾关系“V+A”的语义分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年第10期147-150,共4页高安慧 
本文主要以动宾关系"V+A"为考察对象,从语料出发,结合韵律组配模式的不同,详细考察了不同韵律模式中"V+A"形成动宾结构的语义制约因素。
关键词:“V+A”结构 动宾关系 语义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