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秀

作品数:3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环境影响川边藏区清末《诗经》考析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西藏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宜宾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清代陕北长城外农村聚落地理初步研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90-93,共4页郭平若 刘祥秀 
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90302002)
本文从陕北长城外地区农村聚落的形成历史、分布位置、聚落规模与形态、建筑结构及居住形式等方面,阐述了该地区农村聚落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历史发展的关系,指出陕北长城外伙盘地村落的形成...
关键词:清代 陕北长城外 农村聚落 
清末屯垦政策在川边藏区的实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西藏研究》2007年第2期16-22,共7页刘祥秀 郭平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90302002;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成果
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为切入点,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档案资料,分析了清末中央政府在川边藏区实行的屯垦政策。根据分析,认为此次屯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川边藏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限于自然环境的制约,清政府对此次屯...
关键词:清末 川边藏区 屯垦政策 环境影响 
《诗经》中的“荼”与“茶”之关系考析被引量: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88-90,共3页刘祥秀 
“荼”(音tu)是中唐以前对“茶”的主要称谓,而“荼”于《诗经》始见,于是二者的关系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至今仍存有异议,或同物说或异物说。笔者通过对“荼”和“茶”意的再次考证同时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认为:一、...
关键词:《诗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