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雁翔

作品数:41被引量:9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杜甫伏羲陇右文化纪行诗地域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学刊》《大连大学学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被引量:1
《上海地方志》2022年第1期54-61,95,96,共10页刘雁翔 杨耀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陇右文学编年史”(17BZW130)阶段性成果。
古今修志,继承与创新都是主旋律。清代至民国,秦州前后多次修志,留有五部州志,梳理其修志历史,研究其编纂思想,即可窥见方志继承与创新之脉络。胡缵宗《秦州志序》反复说明地方志功用及其对修志实践的不断探索创新。现存五部“秦州志”...
关键词:地方志 清代与民国 秦州志 继承与创新 胡缵宗 
正史伏羲资料撮录解读被引量: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42-47,共6页刘雁翔 
关于伏羲,先秦诸子百家时有论及;秦汉以降,各种典籍代有记载。尽管司马迁《史记》不立《三皇本纪》,但以《史记》为首的二十五史从来就不乏关于伏羲的记载。贯通检索正史,"伏羲"凡51见,"太昊"凡34见,"羲皇"凡23见,"三皇"凡123见,涉及伏...
关键词:伏羲 二十五史 生地 始作八卦 祭祀 祠庙 
诗圣甘肃行迹及相关文物古迹
《档案》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刘雁翔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大诗人杜甫辞去华州可功参军之职…,西行逾陇,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城区)。在秦州寓居三个多月之后,于当年十月南下同谷(今甘肃成县)。在同谷暂居近一月之后,于当年十二月初一南下成都,离开今...
关键词:甘肃 文物古迹 行迹 诗圣 唐肃宗 天水市 秦州 
冯国瑞与《天水出土秦器汇考》
《档案》2015年第3期43-46,共4页刘雁翔 
一 《天水出土秦器汇考》(下文简称"汇考"),天水冯国瑞撰,陇南丛书编印社民国33年(1944年)出版。本书的编次为:
关键词:冯国瑞 天水 出土  民国 
上邽 天水 秦州——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建城历史勾勒被引量:4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刘雁翔 
甘肃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长期以来是西越陇山的一大都会州,也是丝绸之路重镇,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其城区或为上邽、或为天水、或为秦州,名称多变,而古城城址就在今天水市城区。天水古城所在南北两山相对,藉水中流,川原狭长,城...
关键词:上邽 天水秦州 古城 五城相连 
风陵渡女娲陵地望考被引量: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27-30,共4页刘雁翔 
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著名的交通孔道风陵渡,因附近有女娲风陵而得名。于风陵的地望,史籍记载不一,混乱异常。考证辨析史料,则知风陵渡的女娲风陵有两处,一处在黄河之中,一处在黄河北岸山西芮城县风陵渡镇赵村东。又因为风陵在陕西...
关键词:风陵渡 风陵 女娲 
武威酒史考述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4年第5期183-185,共3页杨晶 刘雁翔 
武威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早在西汉时期,汉宣对西域的征伐,为武威带来了葡萄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到后来,武威白酒产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白酒,如皇台酒、雷台酒和武酒。文章在前辈对武威酒史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葡萄酒 皇台酒 雷台酒 武酒 
杜甫陇蜀纪行诗《木皮岭》地理位置讨论
《大连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刘雁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770075)
《木皮岭》是杜甫陇蜀纪行诗之一,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由同谷南下成都途中。对木皮岭的确切位置,古人注释不清,今人有争议,对古今相关注释一并梳理讨论,对准确把握诗意实属必要。通过讨论辨析,可以确定,诗人当年走的是青泥岭道,而不是...
关键词:杜甫 木皮岭 张伯魁 栗亭 青泥岭 白水峡 
杜甫秦州诗丛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9,共9页刘雁翔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大诗人杜甫先后流寓秦州、成州,创作诗歌一百一十多首,数量多,艺术价值高,在为后世留下丰富文学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疑问,如杜甫辞官西行的原因,在秦州及同谷流寓的情形,交游者赞公、杜佐等人的身份,流...
关键词:杜甫 秦州诗 离官 流寓 游历 交游 纪行诗 艺术特色 
杜甫与栗亭及其草堂考被引量: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1-35,共5页刘雁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陇右南道历史地理研究"(10YJC770075)
杜甫陇蜀纪行诗两次提及栗亭,表达了对栗亭的向往和留恋。以杜诗为主要依据,结合史志资料仔细辨析,可知杜甫流寓同谷期间确曾在栗亭停留,栗亭的杜甫遗迹正是其在此地停留的客观反映。栗亭杜甫草堂虽然现已荡然无存,但考其历史,可知其始...
关键词:杜甫 徽县 栗亭草堂 杜甫遗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