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峰

作品数:21被引量:6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北朝时期造像窟龛营建北周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遗产》《考古与文物》《敦煌学辑刊》《形象史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朝时期的关陇高僧与麦积山石窟
《石窟寺研究》2019年第1期40-57,共18页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双窟研究(MYS2014[1])
秦州所属的关陇地区是佛教传播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最迟在十六国后秦时期,居住在秦州一带的氐、羌等民族已接受佛教,帛远、竺法护等高僧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迹于长安的前秦道安僧团和后秦鸠摩罗什僧团在秦陇地区佛经翻译和传播过程中产...
关键词:麦积山 关陇高僧 窟龛营建 
关于麦积山第127窟宋代造像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敦煌学辑刊》2018年第4期54-63,共10页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重点课题"麦积山石窟双窟研究"(2016[01])
麦积山第127窟宋代造像并非完成于同一时间,其塑作技法与理念见证了麦积山宋代造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几组造像和窟内宋代题记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两宋之际麦积山石窟营造和修缮历史,且营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北宋阶段,这得益于当地政治...
关键词:麦积山第127窟 宋塑造像 
北魏石窟寺中的“双窟”与“二圣”政治
《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8期225-227,共3页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课题“麦积山石窟双窟研究”(项目编号:麦研所2014(01))系列成果之一
北魏天安到太和时期(466-490),在云冈、麦积山等石窟寺营建过程中,出现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双窟样式,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湛,融合了诸多中原及西域造像特征,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当时北魏文明太后冯氏...
关键词:北魏双窟 世俗政治 云冈 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的保护与管理规划解读
《中国文化遗产》2016年第6期89-94,共6页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申遗进程中编制了《麦积山石窟保护规划》和《麦积山石窟管理规划》,两个规划在麦积山石窟的环境整治、基础建设、学术研究、安全监测、宣传展示等工作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同时受麦积山景区管理体制的限制和自身发展的...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 石窟保护规划 石窟管理规划 
麦积山石窟北朝晚期胡人图像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1
《形象史学》2016年第1期73-98,共26页孙晓峰 
位于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是陇右地区最重要的佛教遗存之一,比较完整地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泥塑、石雕等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以及壁画、碑碣、经卷文书等各类文物。麦积山石窟的开...
关键词:石窟 交流 经卷 文化 时期 碑碣 传统 篇章 
麦积山石窟双窟研究被引量:3
《敦煌学辑刊》2016年第2期100-112,共13页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课题"麦积山石窟双窟研究"(麦研所2014[01])
麦积山石窟北魏和平至太和年间(460-499)开凿的几组具有明显双窟特征的窟龛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造像题材、图像内容不仅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特点,而且对于研究麦积山石窟营建与开凿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窟龛样式在一定程度上...
关键词:麦积山双窟 图像内容 历史背景 
麦积山石窟的历史与艺术被引量:8
《中国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15-29,共15页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是与敦煌、龙门、云冈齐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先后历经北魏至清代十余个王朝1600多年的营建,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绚丽的北朝壁画、令人赞叹的建筑技艺而闻名于世。文章阐述了麦积山石窟的营建历史及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特点...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 营建历史 艺术价值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造像服饰研究被引量: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5-21,共7页曹小玲 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课题"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世俗人物服饰的调查与研究"(201207)阶段性成果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大迁徙的时代,也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的关键时期。服饰无疑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这种社会变迁和发展的一个媒介和窗口,保存完好的麦积山123窟造像则为分析和研究北朝晚期僧、俗两界服...
关键词:佛装 世俗服饰 分析研究 
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世俗人物服饰调查与研究被引量:1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14年第1期168-183,共16页曹小玲 孙晓峰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2012年项目《北朝时期麦积山石窟世俗人物服饰的调查与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07)
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的综合表现,与本地区地理环境、审美风尚、风俗习惯、文化交流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的研究工作方兴未艾。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迁徙的时代。这一阶段服...
关键词:研究 人物 石窟 专题研究 服饰 世俗 风尚 
北朝时期水波纹发髻佛像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1
《石窟寺研究》2014年第1期255-275,共21页孙晓峰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8世纪陇右巴蜀之间佛教艺术的交流与传播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文号:12XKG004
源于犍陀罗造像艺术的水波纹发髻佛像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中发展、演变的成果之一,它形成于北魏文成帝复法之初的长安,与北方地区大乘佛教禅观思想也有一定关系。水波纹发髻佛像的区域性、阶段性分布特征充分体现和反映出中国南北...
关键词:水波纹发髻 分布与影响 相关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