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发

作品数:8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心脏起搏右室双部位起搏QRS波时限血液动力学心脏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贵州医药》《心脏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高阻抗电极导线在永久心脏起搏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荟萃》2004年第13期739-741,共3页马小川 王建清 张全发 
目的 探讨高阻抗电极在永久心脏起搏中使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及实用意义。方法  6例患者 ,心房、心室均使用高阻抗电极作为试验组。 2 4例患者使用普通激素电极作为对照组。术中测定心房、心室起搏阈电压和电极阻抗 ,组间进行t检验...
关键词:心脏起搏 人工 电极 电阻抗 
右室单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和QRS宽度的影响被引量:5
《心脏杂志》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朱参战 张全发 崔长琮 薛小临 傅文 刘维维 刘引会 徐琳 
目的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与右室心尖部 (RVA )、右室流出道 (RVOT)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 RQS宽度的变化。方法 :患者 15 (男 10 ,女 5 )例 ,年龄 66± 6岁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8例 ,三度房室阻滞 ( °AVB) 7例。分别...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右室单双部位起搏 心功能 QRS宽度 
不同起搏方式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被引量:1
《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第12期1059-1061,共3页于忠祥 张全发 崔长琮 付文 王东琦 
目的 :本研究采用高位右心房 ( HRA)、房室交界区 ( AVJ)、右室流出道( RVOT)和右室心尖部 ( RVA) 4种不同的右心起搏方式 ,观察房室激动收缩顺序和心室激动顺序对血浆 ANF的影响。方法 :对 1 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SSS)病人 ,于永久...
关键词:心房钠尿肽 病窦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 人工心脏起搏 
心脏起搏电极起搏阻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贵州医药》2002年第11期975-976,共2页张萍 谢贵华 崔长琮 张全发 
目的观察不同心脏起搏电极植入后起搏阻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3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 4 9条电极 ,其中分形涂复电极 2 5条 ,激素释放电极 2 4条 ,用配套体外程控仪测定术后 1、10、2 2、30、90及 180天的起搏阻抗和电压阈...
关键词:心脏起搏电极 起搏阻抗 心脏起搏器植入 电压阈值 
右室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第5期195-197,共3页朱参战 张全发 崔长琮 薛小临 傅文 刘维维 刘引会 徐琳 
目的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与右室心尖部 (RVA)、右室流出道 (RVOT)起搏对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15例患者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例 )。分别行RVA、RVOT、RV Bi起搏 (VVI ,6 0~ 90次 /min) ...
关键词:心脏起搏 多部位 血流动力学 人工起搏器 
右室双部位起搏与双室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对比研究被引量:17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朱参战 崔长琮 张全发 薛小临 傅文 刘维维 刘引会 徐琳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和双室 (BiV)同步起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并与右室心尖部 (RVA)、右室流出道 (RVOT)、左室基底部 (LVB)起搏相比较 ,明确双部位起搏是否优于单部位起搏。 15例患者中病窦综合征 8例、Ⅲ度房室阻滞 7例。分...
关键词:多部位心脏起博 血液动力学 QRS波时限 
多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被引量:7
《中国循环杂志》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朱参战 崔长琮 张全发 薛小临 傅文 刘维维 刘引会 徐琳 
目的 :比较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左心室基底部起搏等 5种不同起搏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患者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6 6± 6 4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例 ;Ⅲ度房...
关键词:多部位起搏 急性血流动力学 对比研究 QRS波群宽度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 双心室同步起搏 心电图 
分形镀复导线和激素释放导线急慢性阈值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年第3期175-175,共1页张萍 崔长琮 张全发 薛小临 吴军 
关键词:分形镀复导线 激素释放导线 急慢性阈值 心脏起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