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涛

作品数:9被引量:9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主题:川西坳陷川西坳陷中段致密气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家河组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质与勘探》《科技导报》《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孟加拉残留洋盆地形成过程与构造单元划分被引量:4
《地质与勘探》2012年第6期1246-1252,共7页李林涛 朱光辉 闫青华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30-002)资助
孟加拉盆地位于印度板块东北部,处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缅甸微板块汇聚区,其东临印缅造山带,西接印度古地盾,北隔西隆高地与喜马拉造山带前渊相望,向南进入孟加拉湾。孟加拉盆地西部和北部发育在印度古陆上,其余大部分地区分布在白垩...
关键词:孟加拉 残留洋盆地 形成过程 构造单元 
孟加拉湾地区大陆边缘盆地勘探概况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被引量:10
《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第5期112-118,共7页朱光辉 李林涛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孟加拉湾及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富油气盆地勘探潜力综合评价与目标优选"(2011ZX05030-002)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大陆以东、缅甸-安达曼-苏门答腊以西、孟加拉国南部海上地区,该区存在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并发育众多大陆边缘含油气盆地。根据板块位置和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马哈纳迪、...
关键词:孟加拉湾 大陆边缘盆地 油气 勘探 主控因素 
川西坳陷中部古隆起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控油气作用被引量:6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第3期5-8,81,共4页李林涛 朱光辉 熊亮 
国家科技重大砖项(2011ZX05030-002)"孟家拉湾及澳大利亚北陆架富油气盆地勘探潜力综合评价与目标优选"
川西坳陷地区自北而南依次分布着:江油—九龙山隆起带、孝泉—丰谷隆起带和邛崃—新津隆起带,这几个隆起带是川西坳陷内主要的古隆起单元,控制着主要构造圈闭与油气的分布。运用地震剖面特征、平衡演化剖面法和地层厚度分析法对川西坳...
关键词:川西坳陷 古隆起 形成 演化 控油气作用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被引量:16
《现代地质》2010年第6期1117-1125,共9页陈冬霞 庞雄奇 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09-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2029)
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严重,气水分布十分复杂,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问题。在对须二段致密气藏地质特征、流体特征和气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条件,综合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揭示了...
关键词: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致密气藏 气水分布 成因机理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藏超压特征与组合类型划分被引量:13
《特种油气藏》2010年第3期19-21,30,共4页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藏分布规律与有利区预测”(2006CB202308)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川西坳陷主要产气层段,须家河组气藏具备超致密和超压两大特点。川西坳陷中段已发现的气藏均集中在正向构造单元上,主要产气构造的压力测试与钻井、测井资料反映的压力特征表明:须家河组不同层段超压发育特征不同,压...
关键词: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致密气藏 超压 组合类型 勘探意义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源岩排烃特征与排烃史被引量:28
《天然气工业》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陈冬霞 黄小惠 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邱红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06CB2023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02029)
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具有多期性,导致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的复杂性,其中烃源岩排烃特征和排烃史的研究,对于明确油气成藏期,理清油气藏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
关键词: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烃源岩 排烃门限 生烃潜力 排烃史 古地温特征 排烃高峰 
运用剥蚀量恢复技术进行构造圈闭演化研究——以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为例被引量:11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第3期441-448,共8页李林涛 庞雄奇 熊亮 邓克 张建华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编号:2006CB202308)资助
提出运用剥蚀量恢复技术进行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即通过对与构造圈闭形成密切相关的几次构造抬升所形成的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可以了解不同地史时期构造圈闭的分布情况,分析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以川西坳陷中段为例,通过应...
关键词:构造圈闭 剥蚀量 不整合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川西坳陷中段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科技导报》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李林涛 陈冬霞 张建华 邓克 孟庆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202308)
晚三叠世以来川西地区经历了以挤压作用为主的多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造成了多个不整合面。本文以这些不整合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键不整合面识别和剥蚀厚度恢复,分析了不同剥蚀厚度代表的地质意义。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地震反射剖面特...
关键词:川西坳陷中段 不整合面 剥蚀量恢复 地质意义 
坡折带在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储层演化中的意义被引量:3
《天然气工业》2007年第12期65-67,共3页李林涛 庞雄奇 庞宏 石小虎 刘海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部风化剥蚀面在本溪期—早中三叠世的演化过程中起伏形态稳定,具有盆地中部高、东部低的构造格局。研究发现,在盆地中部隆起与东部坳陷之间存在着一个陡坡带,可将其归为构造与侵蚀双重作用成因的坡折带。为此,将该...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坡折带 埋藏期 岩溶 储集层 勘探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