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庭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李觏辛弃疾忧患意识欧阳詹高屋建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闽台文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李白家室研究述评被引量:1
《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40-42,61,共4页王春庭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白家室问题作了细致认真的索隐。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对此也有片断的考证。周勋初《李白两次就婚相府所铸成的家庭悲剧》一文则对李白婚姻问题作了颇有意义的探讨。结合李白诗文,参酌以上三位先生的考...
关键词:李白家室 研究 述评 
辛弃疾的《美芹十论》被引量:1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78-83,共6页王春庭 
《美芹十论》是辛弃疾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对宋、金双方国情民意以及和战问题的最全面、最精辟、最系统的分析总结,所论皆有的放矢、高屋建瓴,带有指导全局的意义,显示了辛弃疾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英伟磊落的文风。
关键词:《美芹十论》 高屋建瓴 英伟磊落 
论汉魏六朝士人的生命意识
《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6-9,15,共5页王春庭 
汉魏两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的动乱与黑暗的时代,战争频繁、瘟疫肆虐、政权迭变,造成白骨遍野、赤地千里的惨象。对此,士人们痛感人生无常,时不我予,虽有济世之志,却无用武之地,强烈的个性意识与情感欲望遭到了严酷的摧抑,它...
关键词:忧生 生命意识 觉醒 悲剧 
缦胡之缨,化为青衿——欧阳詹与中原文化被引量:2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60-64,共5页王春庭 
欧阳詹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有深远的家学渊源。他从小伏圣人之教,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深受中原文化即儒家文化的熏陶。成人后千里求仕,以文会友,接受中原文化的浸染,对中原文化在闽中的进一步沟通与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欧阳詹 中原文化 沟通与传播 
韩愈《欧阳生哀辞》笺说
《闽台文化研究》2006年第3期126-130,共5页王春庭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以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笺]欧阳生,即欧阳詹(约756—800年),字行周,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中唐诗人、古文家。...
关键词:欧阳生 司仓参军 中唐诗人 贞元 四门 州刺史 南选 观察使 秀民 哀祭 
读《欧阳詹集》札记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67-70,共4页王春庭 
文章为读书札记,就欧阳詹的有关诗文,结合孟简的《咏欧阳行周事并序》和黄璞关于欧阳詹与太原妓的爱情悲剧故事,揭示欧阳詹丰富的情感世界。认为欧阳詹与太原妓的爱情悲剧实有其事,可歌可泣。
关键词:欧阳詹与太原妓 爱情悲剧 情感世界 
柳宗元书牍文简论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王春庭 
柳宗元的书牍文,代表了自先秦以来书牍文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同时应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这些书牍文平实肯切,去除了骈体文的种种堆砌雕饰之弊。其书牍文或感怀身世、或议论时事、或讨论学术、或劝谕朋友,皆发自肺腑,充满真情实感和真...
关键词:柳宗元书牍文 推心置腹 凄恻动人 
论曹丕赋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40-43,共4页王春庭 
曹丕“妙善辞赋” ,是魏晋时期辞赋创作较多的作家之一。其辞赋或叙事 ,或咏物 ,或写景 ,题材广泛 ,而都以抒情见长。“便娟婉约 ,能移人情” ,这是曹丕赋的总体特点。这固然与其浓厚的文士气质有关 ,同时也是动乱时代的投影。
关键词:曹丕  情思婉约 以情动人 
论稼轩诗被引量:1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王春庭 
他人之词,也许是“诗余”;稼轩之诗,却是“词余”。无论数量或质量,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多一份哲理与平和,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与稼轩词一样,稼轩之诗,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
关键词:稼轩诗 咏物 写景 感怀 思辩色彩 
论李觏的咏史诗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120-122,共3页王春庭 
李觏的咏史诗,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与现实政治紧密相连,渗透了诗人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其旨在康国济民,为北宋统治者提供殷鉴。
关键词:李觏咏史诗 忧患意识 康国济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