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作品数:13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脑水肿脑出血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医药》《山东医药》《中国城乡企业卫生》《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丁苯酞下调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改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天津医药》2022年第5期544-547,共4页林玉凤 汪志云 王雪松 
目的探讨丁苯酞能否通过调节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急性LAA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丁苯酞组予静脉滴注...
关键词:脑梗死 磷脂酶类A2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丁苯酞 
癫癎持续状态致双侧股骨颈骨折1例报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第1期70-70,共1页程新旺 王文红 王雪松 
现报告1例癫癎持续状态致双侧股骨颈骨折如下。 1病例 男,30岁。因"意识不清,抽搐1h"于2010年2月25日入院。1h前乘车时,家属发现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正在打手机的患者将手机掉落了下来,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
关键词:双侧股骨颈骨折 持续状态 癫癎 意识不清 意识丧失 牙关紧闭 双下肢 双上肢 
恶性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1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896-897,共2页王雪松 程新旺 
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1例NM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全部出现发热、肌强直、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C...
关键词:安定药恶性综合征 诊断 预后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22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年第3期182-182,共1页王雪松 左宪华 王文红 刘莹 卢驿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39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住院且发病48h内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
关键词:脑出血 高血压 依达拉奉 自由基 脑水肿 
谷氨酰胺对昏迷卒中患者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被引量: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年第6期381-381,共1页王雪松 臧大维 王文红 程新旺 
观察谷氨酰胺(Gln)对急性昏迷卒中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探讨Gin对危重卒中昏迷患者脑保护的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48例,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
关键词:谷氨酰胺 昏迷 热休克蛋白70 卒中 
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征(附2例报告)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年第4期14-15,共2页王雪松 程新旺 
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征(TGA)是一种以一过性记忆力丧失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能确定,目前有关学说为缺血、偏头痛、癫痫和精神源性。治疗以改善脑循环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预后较好。
关键词:遗忘 缺血 诊治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综述)被引量:5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年第3期33-35,共3页王雪松 程兴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目前己成为世界上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其治疗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阐述了AD发病的遗传学机制、病理学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综述了AD的药物治疗最新进展,以及内源性神经...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治疗 神经干细胞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干预治疗的探讨被引量:3
《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第14期1134-1135,共2页王文红 王雪松 卢楠 张春生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并观察血小板抑制剂塞氯匹定(Ticlid)对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浆β-TG和PF4进行测定。结果(1)偏头痛组患者与...
关键词:偏头痛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因子4 
重叠综合征1例报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第1期86-86,共1页张春生 王莉 王雪松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 结缔组织病 诊断条件 nRNP抗体 
脑膜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天津医药》2003年第1期46-47,共2页刘津 王雪松 赵向东 李蕴琛 
传统上认为脑膜癌病发病率低,死亡率高,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困难,但随着对原发肿瘤诊断技术的提高,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对该病认识亦有所改变.笔者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4例病人作以分析.
关键词:影像学 脑膜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