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野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主题:外交国际政治欧亚战略政治制度和谐世界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北亚论坛》《新疆社会科学》《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间地带的通道政治与中间地带国家的国际行为——以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空军基地为例被引量:5
《俄罗斯研究》2019年第3期123-156,共34页王鸣野 
从“中间地带”理论的视角来看,“9·11”事件后,美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围绕着吉国玛纳斯空军基地所展开的“中间地带”通道政治博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全面展示了与通道政治相关的利益的复杂性、微妙性和多向性,...
关键词:中间地带 通道政治吉尔 吉斯斯坦外交 俄美博弈 
联合国维和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未来展望
《商》2015年第28期60-60,共1页刘敬怡 王鸣野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协调大国关系、解决区域冲突的挑战。联合国将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联合国维和机制。其过程体现了联合国维和机制的独特性...
关键词:联合国 维和机制 国际政治 未来展望 
从马来西亚与日本的关系变化看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被引量:1
《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12期27-31,共5页张向荣 王鸣野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
关键词:马来西亚—日本关系 东亚格局 演变 
费尔干纳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原因与可能的影响被引量:1
《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80-87,共8页陈靖 王鸣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疆恐怖犯罪成因分析--以喀什地区为例”(09YJA820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费尔干纳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是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社会政治变迁、经济因素和国际影响综合作用的产物,已经成为中亚政治和社会中的重要组成因素。为防范其对中国相关地区的影响,一要和中亚国家取得共识,采取协同政策;二要警惕中亚某些...
关键词:费尔干纳 伊斯兰极端主义 绥靖政策 
吉尔吉斯斯坦:“中间地带”的困境被引量:5
《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57-62,141,共6页王鸣野 
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中,"中间地带"是指那些或在地理上,或在政治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地处在大国夹缝之中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大国的影响,中间地带国家的内外政策自主性程度普遍比较低,这导致这些国家的内部秩序处在一种很难摆脱的紊乱...
关键词:中间地带 吉尔吉斯斯坦 西方影响 内部秩序 
“中间地带”:和谐世界的枢纽被引量:10
《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3期82-90,共9页王鸣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与全球油气资源重点区域合作研究"(09jzd0038)
地缘政治学说发端于西方国家对地区和全球权力的争夺。在这种学说的发展过程中,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提出了"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其间还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生存空间"理论。在西方大国眼中,上述地区...
关键词:地缘政治 心脏地带 边缘地带 “中间地带” 核心国家 
美国的欧亚战略与中间地带被引量:1
《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56-64,共9页王鸣野 
美国的欧亚战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传统优势地位;二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大国。由中亚、中东和高加索构成的中间地带对美国实现其欧亚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这一地带政治构图支离破...
关键词:美国 欧亚战略 “中间地带” 绝对遏制战略 相对遏制战略 国际政治 外交 
美国9·11事件给新世纪的启示
《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59-65,共7页王鸣野 
关键词:21世纪 美国 恐怖组织 9·11事件 
美国的欧亚战略
《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71-77,共7页王鸣野 
关键词:美国 欧亚战略 综合国力 安全合作 
亚欧大陆桥上的新疆
《新疆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41-45,共5页王鸣野 寇新华 
关键词:亚欧大陆桥 新疆经济 地缘经济 发展战略 恐怖主义活动 交通基础设施 中亚 “西联” 中央政府 对外开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