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贤东

作品数:15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通辽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群众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抗日战争析论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重庆社会科学》《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被引量:5
《重庆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27-34,共8页童贤东 
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恢复、发展、创新了毛泽东思想基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新发展 
抗日战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以毛泽东的若干著作为研究视角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3期163-169,共7页童贤东 
抗日战争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成熟及在多方面展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在深刻总结以往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在“以人民为中心”被引量:2
《人民论坛》2018年第1期104-105,共2页童贤东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人心。在社会意识形态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为了使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有机统一中,实现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述评
《实事求是》2017年第1期105-112,共8页童贤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由来已久,研究的领域广泛且重点突出,研究的范式多样并不断创新,研究形成了诸多成熟的观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都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入这项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历史基础,提供了有益经验借鉴,因此,梳理和评述现...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研究 述评 
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多维思考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32-39,152,共8页田克勤 童贤东 
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对中国社会变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坚持并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同新民主主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 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重塑
《福州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童贤东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重塑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历史阶段,其结果集中体现为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这一"抗战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一个双向互动的重塑过程。一方面,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抗战胜利的精...
关键词: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四个全面”:增强民族自信的大方略被引量:1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36-40,共5页张亚辉 童贤东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基于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应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而提出的重大治国理政战略部署。从这一战略布局深思熟虑的酝酿,到恰逢其时的应势而生,再到精心缜密谋划中,伟大复兴中...
关键词:“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民族自信 
试论遵义会议党内民主精神的历史地位
《红广角》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童贤东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也是党内民主建设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拐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在这次会议上,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式微;发扬党内民主的思想、作风得以确立;党内民主借此开始步入规范化...
关键词:遵义会议 党内民主 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群众”概念探析被引量:4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4期16-22,共7页童贤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群众"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特性,学界对这一概念的探讨研究由来已久,争论不断,这些争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群众"概念的内涵、"群众"概念的外延、"群众"概念的基本特性。梳理这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语境 “群众”概念 析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群众”概念研究析论
《实事求是》2014年第6期17-22,共6页童贤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群众"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特性。学界对这一概念的探讨研究由来已久,争论不断,这些争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群众"概念的内涵、"群众"概念的外延、"群众"概念的基本特性。梳理已有研究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语境 “群众”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