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华

作品数:25被引量: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豫西调豫剧肢体语言文化中心文化边缘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黄河之声》《美与时代(美学)(下)》《当代音乐》《北方音乐》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别山红色民歌形成要素探析被引量:5
《当代音乐》2016年第6期41-42,共2页郭德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6003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YS020)
大别山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文化区,在革命斗争年代,这里产生了众多的红色民歌,与革命人民一起为革命斗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红色民歌产生的主要因素,一是该区域的红色革命斗争,二是红色文化对该区域民众人格的浸润,三是该区域丰富的民间音...
关键词:大别山 红色民歌 红色文化 
锣鼓喧天动地来——对商城县“千金锣鼓”的初步调查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02-105,共4页郭德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YS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6003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YS020)
大别山区流传着众多的民间打击乐,其中信阳市商城县伏山乡的"千金锣鼓",流传广泛,影响较大。通过对其初步的田野调查,发现"千金锣鼓"在演奏形式、用乐场合、构曲方法、师承之道及用乐观念上,均体现出大别山民间打击乐的特色,"千金锣鼓"...
关键词:大别山区 千金锣鼓 多元文化 文化融合 
文化边缘区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与传播被引量:5
《当代音乐》2016年第5期53-54,共2页郭德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YJA760031);河南省社科规划办研究项目(2013BYS020)
大别山民歌具有明显的文化融合区音乐特征,是认识文化中心与文化边缘传播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传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别山民歌的现状调查、旋律形态研究、歌唱方法研究、地方风格研究、人文背景研究以及大...
关键词:大别山民歌 文化中心 文化边缘 传承传播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传统戏曲音乐理论析缕——评《中州传统曲艺戏曲音乐概论》
《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郭德华 
中州是河南的古称,也叫中土、中原,有时候甚至代指中国,意思是国之中,华夏之中。中州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厚重历史人文,自古被视为帝王之州。自西汉至北宋,中通正统王朝大都建都中州。是中国几千年的政治...
关键词:传统戏曲 民族音乐学 戏曲音乐 音乐理论 曲艺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 文化中心 
论大别山民歌的“五态”
《当代音乐》2016年第4期51-52,共2页郭德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6003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YS020)
大别山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该区域地处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边缘交汇之处,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文化区位,使大别山民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魅力,其特质的形成和表现,主要体现于大别山民歌的"五态",即地态、心态、史态、...
关键词:大别山民歌 文化边缘区 “五态” 
浅论民间祭神仪式音乐的文化内涵与民族音乐学价值——评《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郭德华 
民间祭神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几千年来人们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祭神活动 仪式音乐 民族音乐学 音乐研究 文化内涵 民间 天神 价值 
论大别山民歌的腔格特征——以安庆民歌为例
《黄河之声》2016年第1期98-99,共2页郭德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跨文化的草根艺术>研究成果(12YJA760031);河南省社科规划办<文化边缘区的大别山民歌传承传播研究>研究成果(2013BYS020)
大别山民歌的腔格形式,源于大别山方言语音的发音及音节组合的因素,由于腔格的作用,形成独具跨文化特征的旋律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构曲方式。安庆民歌的腔格以同度腔格、纯四度腔格和大三度腔格的运用最为突出。
关键词:大别山民歌 安庆民歌 腔格特征 
大别山民歌的不对称句式结构分析被引量:9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89-92,共4页郭德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60031);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YS020)
特殊的文化区位使大别山区产生了众多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不拘一格的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刻意打破人们内心固有的追求平衡的秉性,带来更新鲜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体验。该区域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主要有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长短...
关键词:大别山民歌 不对称句式结构 文化中心 文化边缘 文化融合 
“非遗”保护语境下的民间音乐文化价值体现——以豫南皮影戏为例被引量:3
《四川戏剧》2015年第10期83-87,共5页郭德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跨文化的草根艺术"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A760031;河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文化边缘区域的大别山民歌传承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BYS02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文化中心与文化边缘的音乐传播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GH-260
在民间音乐文化研究中,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体现一直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内容之一。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语境中,民间音乐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内在价值体现,要保护民众对待民间音乐文化的观念,使民间音乐内在价值得到保护与新生...
关键词:“非遗”保护 民间音乐文化 豫南皮影戏 内在价值 观念与信仰 
论豫南花鼓戏的乡土性特征被引量:3
《黄河之声》2015年第7期115-115,共1页郭德华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戏曲的乡土性是指具有乡土情味的故事情节、唱腔音调和方言道白等共同构成的既"土"且"俗"的戏曲审美特征。而所谓的民间小戏是指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并演出的,载歌载舞、说白相间,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小型舞台表演艺术形式,通常称...
关键词:乡土性 花鼓戏 民间小戏 豫南 表演艺术形式 故事情节 审美特征 集体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