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三

作品数:34被引量:13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墓地青铜器铜器春秋中期出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文物季刊》《东南文化》《文博》《考古与文物》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西夏县崔家河东周陶器墓发掘简报
《文物季刊》2025年第1期3-15,共13页郑媛 范文谦(执笔/整理) 武卓卓 周翔 郑媛(整理) 杨及耘(整理) 武卓卓(整理) 周翔(整理) 陈小三(整理) 谭富方(整理) 俱思慧(整理) 胡蔚波(整理) 张靖爽(整理) 张肖(整理) 杨及耘(摄影) 解宙鹏(摄影) 马教河(绘图) 吕杨(绘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夏县崔家河东周墓葬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及研究”(批准号:16BKG006)研究成果;2014-2015年“山西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支持。
2004年10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山西夏县崔家河墓地部分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30座,其中铜器墓11座,陶器墓11座,小件器物墓2座,无随葬品墓6座。本次报告的9座陶器墓时代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从墓...
关键词:夏县 崔家河 东周陶器墓 晋文化 
牙璋为戊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12期101-110,共10页陈小三 
牙璋兴起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的山东地区,之后向西传播,约当公元前2000年前后,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巩义花地嘴、偃师二里头遗址都有发现;进入商代之后,牙璋在中原地区趋于消失,而在西南地区的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
关键词:牙璋  夏代文字 
记新见两件曾侯宝钟
《江汉考古》2024年第1期149-151,共3页陈小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BKG047)阶段成果。
2019~2021年,山西公安追缴回带有“曾侯宝”铭文的甬钟、镈钟各1件,经鉴定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从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M168、169出土青铜器铭文可知,这一组大墓分别是曾侯宝及其夫人随仲芈嘉之墓[1]。山西公安追缴的两件曾侯宝钟和中国国...
关键词:国家博物馆 曾侯 青铜器铭文 镈钟 追缴 M16 
妇好、子方与并地被引量:1
《南方文物》2023年第2期198-204,共7页陈小三 武俊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整理与研究”(20BKG047)阶段成果。
许伟、卜工两位先生指出,妇好墓发现的嘬口罐来自晋中地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妇好的母家子方也在晋中地区。甲骨卜辞中将子方奠置在并地,全在辛日占卜,和来自子方、日名为辛的著名人物妇好有关。奠置子方的并地,可能就是后日...
关键词:妇好 子方 并地 
东周薄壁刻纹铜器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3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第1期43-56,共14页陈小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0BKG-047)阶段成果。
器壁轻薄的刻纹铜器是东周时期很别致的一类器物,由于它的加工工艺特殊,而且图案具有一定的礼仪性,久已引起考古、科技史、周代礼仪等相关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在现有材料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刻纹铜器的出现时间、工艺渊源及产地等问题进行...
关键词:刻纹铜器 出现时间 生产中心 
再论太原金胜M251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文物季刊》2022年第2期92-105,共14页靳健 陈小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整理与研究”(20BKG047)阶段成果。
学界对于太原金胜M251年代的判断素来分歧较大。本文重新整合了上马M5218、太原金胜M674、太原金胜M251、长子牛家坡M7、长治分水岭M25等五座高等级墓葬的编年序列并结合赵孟庎壶和智君子鉴等具有年代标尺意义的铜器判断,太原金胜M674...
关键词:太原金胜 M251 青铜器 春秋晚期 
山西侯马铸铜遗址所见仿古纹饰试析被引量:1
《文物》2022年第5期56-62,70,共8页陈小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0BKG047)阶段性成果。
东周青铜器经历了从典型的周文化风格向列国风格发展的过程。大体而言,春秋早期阶段延续了西周晚期以来的铜器风格;到春秋中期阶段,铜器的形制、纹饰乃至铸造方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铜器造型愈加规整,开始出现耳、足分铸的现象,同时各...
关键词:西周晚期 侯马铸铜遗址 东周青铜器 晋系 春秋早期 春秋晚期 春秋中期 自身特征 
石峁皇城台石雕的几点认识被引量:4
《考古与文物》2022年第2期86-93,共8页陈小三 
本文对石峁遗址发现的石雕进行了讨论,辨析了石峁石雕上的几例虎纹;讨论了石雕上的虎食人图案及其与商周时期同类纹饰的内涵。认为石峁石雕上纹样的幅面巨大,是具有公众性的一类纹饰,与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小型私人化的玉雕内涵不同,...
关键词:石峁 石雕 虎纹 兽面纹 
山西隰县瓦窑坡墓地M25、M26发掘简报
《文物季刊》2022年第1期60-66,87,共8页王艳忠 刘文杰 陈小三 狄跟飞 王进 李夏廷(绘图) 李建生(摄影)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整理与研究”(2020BKG-047)阶段成果。
隰县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从地理单元来看,该地处于吕梁山地南缘,本文主要报道了隰县瓦窑坡墓地发现的两座春秋晚期铜器墓,该墓出土的遗物,具有典型的晋文化特征,对于认识晋文化和晋国向北部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隰县 瓦窑坡 M25 M26 春秋晚期 
山西隰县瓦窑坡墓地M17发掘简报被引量:3
《江汉考古》2021年第2期30-38,共9页狄跟飞 王晓毅 王进 陈小三 李夏廷(绘图) 孙先徒(绘图) 李建生(摄影) 厉晋春(摄影)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山西博物院新入藏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BKG-047)阶段成果
隰县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吕梁山地南缘,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7座,其中铜器墓11座。本文主要报道春秋晚期铜器墓M17,该墓出土铜、陶、玉石、漆木、骨器等约20余件(套),青铜礼器具...
关键词:隰县 瓦窑坡M17 铜器墓 春秋晚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