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文

作品数:87被引量:20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宗教藏传佛教社会宗教信仰道教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西藏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政策工具是否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4期210-210,共1页郭沁 陈昌文 
本研究以2008-2019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研究发现:控制型、市场型、自愿型三类政策工具均有效改进了水环境质量,但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在控制水污染排放时所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加大环保部门的投人...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 水污染 省际面板数据 自愿型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有效改善 发挥的作用 环保部门 
政策工具是否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4
《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2期53-62,共10页郭沁 陈昌文 
近年来,政策工具在不同类型的政府治理情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环境政策工具作为实现环境治理政策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在各类环境治理领域倍受青睐。目前,中国的水环境治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难度更大、范围更广。...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 政策工具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 
中层设计: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探索——对成都彭州市社会协商对话的考察被引量:19
《行政论坛》2018年第5期37-44,共8页朱凤霞 陈昌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协商治理机制研究"(16XZZ011)
协商是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从协商到协商民主,标志着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成都彭州市开展的社会协商对话,构建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社会协商机制。这实际上是以县为单位,在国家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顶层设计框架...
关键词:社会协商对话 协商民主 基层协商民主 基层治理 中层设计 
西南农村的家园投射
《祖国》2018年第12期278-279,共2页伏杨 陈昌文 浦乾晟 
本文在人类学家园视角下阐释农民群体心理对农村空间功能的无限丰富化,提出"家园投射"这一概念来指称农民家园缺损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论述农村空间的象征功能的丰富含义及其日益突显如何影响着农民...
关键词:生存策略 家园 象征 
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治理逻辑与现实可能被引量:4
《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第6期77-82,共6页朱凤霞 陈昌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协商治理机制研究”(16XZZ011);四川省软科学课题“协商民主视阈下的政府治理创新”(2015ZR0192)阶段性成果
协商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话语模式"。在理想状态下,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应是多方获益并值得推行的。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大体可分为决策型协商民主、管理型协商民主、监督型协商民主等,并在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多样的协商路...
关键词: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 基层治理 
藏区城镇的宗教现状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为例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7期184-187,共4页卢霞 陈昌文 
当前,藏区正在经历巨大的社会与文化变迁。这些变化在藏区城镇更为明显,许多以往支撑和承载藏传佛教信仰的社会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根据对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的调查资料,从社区、家庭、个人三个层面考察藏传佛教在城镇的现状,分析社...
关键词:藏传佛教 藏区城镇 四川藏区 
北魏“像教”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的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81-84,共4页徐婷 陈昌文 
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社会的佛教发展以"像教"为特征,立寺造像是社会各阶层中普遍存在的佛教信仰行为。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佛教发展的活化石,反映出北魏"像教"发展对于统治权威资源、管理制度资源、信仰权威资源和国民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依赖性。
关键词:像教 社会支持 云冈石窟 北魏 宗教资源 佛教 
地方政府“掠夺之手”的形成机制与转化路径分析被引量:1
《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张瑜 陈昌文 
结合中国的实际和相关案例可系统分析地方政府"掠夺之手"的形成机制和转化路径。研究发现,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只要政府部门的收益大于产业部门的收益,政府干预就具有自我强化的趋势,并最终使得地方政府蜕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地方政府 掠夺之手 扶助之手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像教”社会——北魏兴佛与废佛的社会结构分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43-49,共7页徐婷 陈昌文 
2015年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宗教社会学视野下的石窟宗教符号研究"(skq201508)
北魏"像教"的复兴,如果只从需求上看,体现了佛教自身的需求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交互作用,是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结果。若从社会结构的高度上来看,佛教适应的过程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社会的规则和资源之间的结合方式逐...
关键词:北魏佛教 结构主义 像教 
现代传媒与嘉绒藏区的藏传佛教传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143-147,共5页李苓 陈昌文 崔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媒使用与西部汉藏羌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系统研究"(08XXW003)阶段性成果
现代传媒是西部社会加速发展的最有利的现代性工具之一,藏传佛教的弘扬也需要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现代传媒作为一种"新事物",由外引入到藏区,使得藏传佛教传统的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在藏区尤其在寺庙和僧侣群体中产...
关键词:嘉绒藏区 现代传媒 传播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