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肇木

作品数:10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并发临床诊治预激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QTC离散度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误诊学杂志》《现代诊断与治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糖尿病病程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被引量:12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第2期68-72,共5页陈厚斌 韩肇木 喻佛定 尹婉凌 白兴平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程与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大约有3 298例卒中患者参与该研究,收集基线处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确诊时的年龄。每年对糖尿病发病率进行评估(中位数=9年)。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评估风险比例和95%置信空间(HR,...
关键词:糖尿病 缺血性中风 流行病学 风险因素 
黄连素对大鼠结肠隐窝细胞钾通道的影响被引量:1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第31期3343-3346,共4页尹琬凌 罗和生 韩肇木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结肠上皮隐窝细胞基底膜cAMP依赖的钾通道[IK(cAMP)]的影响,以研究其治疗分泌性腹泻的机制.方法:用EDTA溶液分离结肠上皮隐窝细胞,以-60mV为钳制电压钳制细胞,20mV为阶跃,用EPC10膜片钳放大器测量全细胞模式下50、100...
关键词:黄连素 结肠上皮隐窝细胞 膜片钳 cAMP依赖的钾通道 
主动脉夹层48例分析被引量:1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第16期3937-3938,共2页韩肇木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内外科治疗及其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病因:高血压占70.83%,马凡综合征10.42%,其他占18.7%,临床表现多...
关键词:主动脉破裂/诊断 动脉瘤 夹层/诊断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临床诊治被引量:2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第7期542-543,共2页韩肇木 
目的:总结28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诊治体会。方法:分别用Ⅰc类药物心律平、Ⅲ类药物胺碘酮、Ⅳ类药物异搏啶抗心律失常治疗以及电复律治疗。结果:Ⅰc类心律平、Ⅲ类药物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有良好效果,而用西地兰和异搏定可使预激...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并上消化道出血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年第3期172-172,共1页韩肇木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上消化道出血5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发生的AMI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下壁居多,约占68.63%,原发溃疡病者仅占9.8%。应尽量消除AMI患者的紧张情绪,并联合应用镇痛、血管扩张剂以及质子泵阻滞剂、H2受体拮抗剂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与QTC离散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第12期935-936,共2页韩肇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梗死部位、与心室纤颤的关系。方法:将2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室颤组与非室颤组,分别测定QT间期、离散度值,并与之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时,室颤组QT间期离散度均显著高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纤颤 离散度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临床诊治被引量: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年第5期307-307,共1页韩肇木 
本文通过对28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了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其R-R间期≤250m s时,极易诱发室颤而死亡,提出了在治疗中应首选电击复律,其次是应用心律平或胺碘酮,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异搏定。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 心房纤颤 
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颤动与QTC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慢性病学杂志》2006年第S2期92-93,共2页韩肇木 
为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时心电图与QTC间期离散度的关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50例急性心肌梗塞未发生室颤患者(非室颤组)与发生室颤患者(室颤组)的十二导心电图QTC间期离散度,结果室颤组QTC间期离散度均显著高于非室颤组,急性心肌梗塞QT...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心室纤颤 离散度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治
《慢性病学杂志》2006年第S2期141-142,共2页韩肇木 
目的:本文通过对28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回顾性分析,提出了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其QRS<100ms时,极易诱发室颤而死亡;提出了在治疗中应首选电击复律,其次是应用心律平或胺碘酮,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异搏定。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 心房纤颤 
动脉导管未闭的心导管诊断价值探讨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261-263,共3页曹林生 韩肇木 曹子寿 冯义柏 聂福鼎 杨钧国 张(音页)龙 刘幼文 
作者对190例经手术证实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病例作了回顾分析。结论是:在PDA的诊断方面,导管检查不应列为常规诊断手段,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应视为心导管检查(包括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的适应证:①PDA伴肺动脉高压;②连续性杂音不典型;...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心导管检查 诊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