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冬

作品数:132被引量:2691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聚落GIS乡村空间自相关基于GIS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路径研究被引量:1
《地理科学进展》2024年第6期1088-1101,共14页刘雅雯 肖长江 马晓冬 李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48,42371273)。
人地关系是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探究乡村人口变化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机制,对调控乡村地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转型解构为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利用方式转型与功能效率转型4个方面,构建一...
关键词:乡村人口 耕地利用转型 人地关系 结构布局 功能效率 
村域尺度的城郊乡村多功能演化与发展路径——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被引量:2
《地理科学进展》2024年第3期446-457,共12页甄雨 马晓冬 孙昕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2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22-2789)。
城郊地域是乡村多功能发展典型区域,文章选取典型的城郊乡村地域——徐州市铜山区的319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揭示2009—2019年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和生活保障等4类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
关键词:城郊乡村 多功能演化 交互类型 调控路径 徐州市铜山区 
基于多功能的环城乡村游憩潜力评价与类型区划——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3期1-6,共6页于鑫磊 马晓冬 甄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1221);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021XKT008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乡村游憩带是传统环城游憩带中的一个重要环带,随着我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和城市后郊区化的发展,传统乡村游憩的功能与空间格局均发生了重构,这种重构在城郊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基于对新时期乡村游憩资源新的认知观,多...
关键词:后生产主义乡村 后郊区化 环城乡村游憩 空间重构 潜力评价 铜山区 
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要素互馈机制研究被引量:33
《地理研究》2022年第7期1981-1994,共14页李鑫 马晓冬 胡嫚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48、4197122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1468)。
乡村振兴需要系统化的理论支持,人-地-业要素是乡村地域系统的核心,探索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及其人-地-业要素互馈如何塑造乡村发展动力不仅有现实迫切性,更有重要学术意义。论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对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要素互馈机制进行考...
关键词:人-地-业要素 乡村地域系统 互馈机制 发展动力 互馈调控 
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8
《经济地理》2022年第4期159-167,共9页马晓冬 胡颖 黄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21、41471144);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0_2274)。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方法,探讨2007—2017年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
关键词:乡村绿色发展 农业机械化 农村人力资本 城镇化 
多功能视角下苏北乡村功能演化特征与振兴模式被引量:3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3期1-7,共7页钱月祥 马晓冬 马敬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1221);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020XKT05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经济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城乡发展失衡、乡村发展滞后,需要以多功能视角划分地域类型并提炼差异化发展模式.以苏北县域为单元,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主导功能识别法揭示乡村多功能演化特征,在划分乡村多功能地域类...
关键词:乡村功能 演化特征 地域类型 振兴模式 苏北地区 
城乡融合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转型特征与路径被引量:21
《自然资源学报》2020年第8期1853-1866,共14页马晓冬 李鑫 顾晓波 胡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JCZH08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1468)。
城乡融合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持续转型过程。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城乡转型多维定量评价与比较,诊断了研究区城乡融合状态,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
关键词:城乡融合 城乡转型 跨域协同 淮海经济区 
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动力机制被引量:41
《自然资源学报》2020年第8期1926-1939,共14页李鑫 马晓冬 Khuong Manh-ha 祝金燕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914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JCZH089)。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运用城乡互动关系的变化,加强城乡合作实现乡村发展,亟需对城乡融合导向下的乡村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运用概念性框架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并以徐州市2018年120个乡镇为样本...
关键词:城乡融合 乡村发展 动力机制 结构方程模型 徐州市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淮海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中心性测度被引量:23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年第2期34-40,125,共8页郭恒梅 马晓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44);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18_1997)。
基于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选用加权标准差椭圆、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淮海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城市中心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差...
关键词:DMSP/OLS 经济格局 城市中心性 淮海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贫困县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1期7-11,共5页胡睿 马晓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1144);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018YXJ055)。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法,分析了淮海经济区社会发展的区域分异,并揭示了贫困县分布的区域特征,探讨了影响贫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贫困县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主要分布于...
关键词:贫困县 区域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