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作品数:11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俄苏文学文论美国人文学译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族裔身份逐渐消弭的“他者”——新世纪美华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30-32,共3页孙霞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世纪之交新移民文学中的美国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15VI067)
新世纪以来,美华文学中的美国人,在与"我"的交往过程中,主要以"恋人"、"友人"、"普通人"乃至"敌对者"的面貌出现。这些不同形象类,比较全面地涉及了华人与美国人的交往模式。这些不同的交往模式,与传统的族裔身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
关键词:新世纪 美国人 美华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文学中的“美国形象”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第3期88-92,共5页孙霞 陈国恩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2013-IB-032)
20世纪80年代大陆留美学生笔下的美国,是一代青年带着历史阴影的"负重"心理与试图寻找新的梦想的"超越"心境下的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梦幻之城"和"彼岸世界"的特点。梦幻的理想化特征和彼岸的脱离实际的性质,在反映出美国社会面貌的同时,...
关键词:1980年代 留美学生文学 美国形象 
世纪之交旅美文学华人家园观的变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15-118,共4页孙霞 
世纪之交,大陆旅美文学作品中的"美国"与作者的家园想象联系在一起。它是流放者所追逐的家园,但在作品中"失家"意象的频繁出现,又说明它并非作者理想的企求,而只是激发流放者对理想家园深沉思考的媒介。这种"家园"观的出现,表明新世纪...
关键词:世纪之交 旅美文学 家园观 变化 
欲望世界中的“他者”——1990年代留美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68-71,共4页孙霞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1980年代大陆旅美作品中的美国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13-IB-032)
1990年代的留美作品所刻画的美国人,是华族"我"眼中物欲世界中的"他者"。这种"他者"形象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肯定的"绅士"形象对否定的"他者"让位;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并非理想的"情人"。
关键词:1990年代 留美文学 美国人形象 
“亲善”的异族人——1980年代留美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
《文学教育(中)》2014年第9期33-34,共2页孙霞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1980年代大陆旅美作品中的美国形象研究”(2013-IB-032).
1980年代大陆留美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是作者负重与超越心境下建构的结果.美国人是是一种积极的、肯定性的形象的“亲善”者形象.具体体现在认为美国人是享乐的推崇者、友善者及游离于“我”心灵之外的痴情者等方面.
关键词:1980年代 留美文学 “亲善” 异族人 
“跨界”视角下的双重面孔——《无出路咖啡馆》中的美国人形象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12年第5期40-44,共5页孙霞 陈国恩 
《无出路咖啡馆》是严歌苓"跨界"状况下的创作,在这一创作旨趣下所勾勒出来的美国人形象,呈现出双重面孔:在其善举背后冷漠、虚伪的"救世主"形象以及循规蹈矩背后自立、律己的中产阶级形象。美国人形象的双重面孔是美国现实社会在作者...
关键词:严歌苓 《无出路咖啡馆》 跨界叙述 双重面孔 
40年代左翼期刊译介俄苏文学文论的时代特色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84-87,103,共5页孙霞 陈国恩 
教育部三期"211工程"项目子课题"中国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冲突与互动"的中期成果
左翼文学批评到了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以《七月》、《文艺阵地》、《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不同流派,它们在文艺思想上彼此有一些重大分歧。但共同的左翼身份,又使这些刊物在基本的政治立场和文艺观念上保持了一致性。这落实在译介俄苏文...
关键词:左翼期刊 俄苏文学文论译介 40年代特色 
20世纪40年代左翼期刊译介俄苏文学文论的流派特色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11年第10期124-128,共5页陈国恩 孙霞 
三期"211工程"项目子课题"中国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冲突与互动"(项目编号:2008009)的成果之一
20世纪40年代的左翼文艺界形成了以一些刊物为核心的几支带有流派特色的批评队伍。这些刊物在俄苏文学和文论的译介上展示了不同的理论个性。《七月》坚持文学的审美主体性理想,偏重文学理论的译介,关注非主流的文艺作品,强调主观能动...
关键词:20世纪40年代 左翼期刊 俄苏文学文论的译介 流派特色 
“革命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0年第1期128-136,共9页陈国恩 孙霞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中国的"革命文学"论争具有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其中尤其与俄苏文学和文论在中国的传播关系密切,学术界对此已做了相当系统深入的研究。不过,此类研究往往忽视了传播俄苏文学与文论的重要媒介——期刊在其中所起...
关键词:“革命文学” 俄苏 《小说月报》 冰禅 传播关系 麦克昂 新写实主义 名家名作 中国文艺界 中国现代 
《萧萧》、《丈夫》、《三三》、《贵生》的版本问题被引量:5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0-14,共5页陈国恩 孙霞 
沈从文的小说经历了几次改写,形成了不同的版本。通过比较流行范围最广的文集本与基本恢复了初版本原貌的全集本,可以发现文集本基于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和新的语言规范等方面的原因所做的修改,虽有积极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影响了小说内涵的...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 修改 版本 《萧萧》 《丈夫》 《三三》 《贵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