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祥

作品数:33被引量:9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土族民和土族民间信仰纳顿面具舞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青藏高原论坛》《青海社会科学》《民族研究》《西北人口》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的现代面相:青苗会传统社会功能的现代转型讨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22-128,共7页陈婷 文忠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重文化背景下土族纳顿的演变与乡村振兴研究”(19XMZ051)。
青苗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以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庄稼为主要目的,主持相关仪式,举办乡村活动,协调村落内外关系。在其传统社会功能逐渐弱化的当下社会,传统青苗会的保护与生存,必须要积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主动完成现代转型。最可行的...
关键词:青苗会 传统社会功能 现代转型 
延续香火的追求:花儿会产生动因机制新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65-70,共6页文忠祥 
花儿会的产生,与古人的求子信仰直接有关。花儿会的产生与传承,就是民间为了解决婚内不孕不育问题,得到子嗣采取的一种非常态的民俗样式。其动因与机制就是在生殖崇拜的文化空间中,通过演唱花儿这样一种狂欢化形式,建构一种求子女性与...
关键词:花儿会 生殖崇拜 狂欢 求子 
保护抑或破坏:土族纳顿传承问题的批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70-78,共9页文忠祥 文玉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重文化背景下土族纳顿的演变与乡村振兴研究”(19XMZ051)。
“纳顿”是青海省民和三川土族重大的庆祝丰收民俗活动,主旨酬谢地方神灵保佑农事生产获得丰收,因其文化内涵厚重,在三川土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它的传承与保护中出现传承主体流失、传承链断层,地方政府在传承保护工...
关键词:纳顿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过渡·边缘·多元:河湟文化特质辨析被引量:3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85-91,共7页文忠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重文化背景下土族纳顿的演变与乡村振兴研究”(19XMZ051)。
“河湟”作为一个地理、历史、文化概念,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蕴涵,而过渡地带是其地理环境属性,边缘地带是其文化相对属性,多元交融是其历史与现实属性。河湟文化在新时代具有其特定的现代价值。河湟地区多种文化的交相辉映,使得这里文...
关键词:河湟 河湟文化 过渡地带 边缘地带 多元共融 
深惟重虑 力行不怠——赵宗福教授民俗学学科建设思想述略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14-21,共8页文忠祥 
赵宗福教授的民俗学学科建设思想与青海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点的建设同步发展,并逐步完善、成熟。赵宗福教授认为,在团队建设方面,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着手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比较齐全的学术梯队。在学术...
关键词:赵宗福 民俗学 学科建设思想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吐谷浑与唃厮啰外交政策比较的历史启示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文忠祥 
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青海发展提供了一次大好契机。历史上,吐谷浑和唃厮啰政权采取极为相似的策略来发展经济、发展国力的史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可以预见,青海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陆",而是贯通东亚,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吐谷浑 唃厮啰 经济互补 
村落土地利用与空间观同心圆结构关系探析——以青海民和土族村落为例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22-25,共4页文忠祥 
土族村落土地利用方式上表现的三重同心圆结构,与信仰层面上三重同心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每一个村落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概念体系是个体化的、局限的,它是村落文化—自然—经济关系的曲折反映;村落景观的形成,是村落社会关系和自然世...
关键词:土族 村落 土地利用方式 民间信仰 同心圆结构 空间认知 
土族土地文化初探——以民和地区为例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40-44,共5页文忠祥 
土族土地崇拜经历了从山神信仰到土地神崇拜的过程,是土族先民完成从游牧向农耕转型的产物。土族土地文化不仅具有山神崇拜向土地神崇拜的转型特质,而且还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包容的高原地域特色。
关键词:土族 土地崇拜 土地神 
论河湟地区时空设置被引量:2
《青藏高原论坛》2013年第1期114-122,共9页文忠祥 
时空设置,展现各族民众给自然物(包括时间和空间)赋予文化意义的多样性。他们首先设定自然物具有神秘的性质,赋予时间和空间神秘的力量,造就了生活环境中的信仰空间和信仰时间。进一步,对于信仰的时空进行禁忌化、民族化、象征化,形成...
关键词:河湟 村落 空间设置 时间制度 
甘青地区土族民间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24-127,共4页许四辈 文忠祥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甘青地区土族民间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07XMZ008)
关于甘青地区土族民间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本文在对土族民间信仰比较全面的调查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解读,并就民间信仰与土族社会互动关系给予了观照。
关键词:土族 民间信仰 和谐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