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杨

作品数:14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董必武纠纷调解反腐倡廉华北人民政府人民调解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政法论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区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安县七里坪革命法庭的法制实践研究被引量:1
《苏区研究》2021年第6期65-75,共11页春杨 汪思薇 
设立于红安的七里坪革命法庭一般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革命法庭。七里坪革命法庭的设立与审判实践活动几经波折,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革命法庭成立初期,以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政治任务为目标,惩处了一批剥削乡邻的贪...
关键词:苏区法制 革命法庭 土豪劣绅 土地革命 
宋代一则田业典卖纠纷案的现实启示——“禁步内如非己业只不得再安坟墓起造垦种听从其便”案例分析
《法律适用》2018年第6期106-109,共4页春杨 杨舒然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记载"禁步内如非己业只不得再安坟墓起造垦种听从其便"案是一则特殊的田业典卖纠纷案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该案例前后三次判决的法律适用及判决的差异,揭示了该案审断中的三个特征。同时指出,司法裁判者良好的法律...
关键词:宋代案例 田业典卖 司法审判 现实启示 
明清时期田土买卖中的找价回赎纠纷及其解决被引量:12
《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175-193,共19页春杨 
明清时期民间田土买卖盛行找价回赎之风,围绕着找价遭到拒绝或多次找价,在新旧业主之间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乃至诉讼。依据徽州契约和州县官员办案手记等资料,可以看到田土找赎习俗和纠纷形成的原因,明清朝廷、地方官员及民间百姓针对找赎...
关键词:找价回赎 徽州契约 明清律例 田土买卖 
清代民间纠纷调解的规则与秩序--以徽州私约为中心的解读被引量:1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35-47,共13页春杨 
清代乡土社会存在着三种层次的纠纷调解,即民间调解、州县官方调处以及介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半官方性质调解。在官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清代民间调解十分盛行且存在着内在的规则与秩序:参与民间纠纷调解的主体多、范围广泛;民间纠纷调...
关键词:清代法制史 纠纷调解 规则与秩序 徽州私约 
论清代民间选择纠纷调解的理由被引量:5
《法律适用》2008年第3期58-61,共4页春杨 
从中国传统社会官方的立场看.调处息讼无疑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伦理教化的推行,而对于清代广大乡土社会的老百姓来说,之所以对诉讼畏而远之并倾向于接受调解的方式是有着他们自己的原因。“古代中国人是以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而...
关键词:纠纷调解 民间社会 清代 中国传统社会 诉讼意识 伦理教化 社会秩序 乡土社会 
我国传统纠纷调解机制的功能与现代价值被引量:5
《政法论丛》2007年第6期81-83,共3页春杨 
教育部2005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05JZD0006)
我国素有调解的传统,传统纠纷调解机制在平息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确实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当前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扬我们悠久的纠纷调解传统,充分发挥我国调解制度的优势,又要认真借...
关键词:传统纠纷调解 功能 现代价值 和谐社会 
民事习惯及其法律意义——以中国近代民商事习惯调查为中心被引量:13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86-100,共15页郑定 春杨 
目前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民法典中如何确立民事习惯的地位问题引人关注。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曾经展开过几次全国范围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为民商事立法工作留下了大量有...
关键词:民事习惯调查 民法典 民商事 习惯法 中国近代 调查会 民事立法 南京国民政府 民国时期 民事法律 
宋代对司法的监督制度和惯例研究
《中西法律传统》2001年第1期233-268,共36页春杨 
一、引论本文原本是要探讨宋代的审判监督制度。提到这个问题,马上有人问:中国古代到底有无审判监督制度?根据现代诉讼法上的审判监督制度的概念来理解,我国古代没有审判监督程序。但是,对司法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主要制度和惯例,在中国...
关键词:监督制度 制度 司法 中国 审判监督 惯例 
略评胡汉民之立法主持活动被引量:4
《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152-156,共5页春杨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在 1 92 8年至 1 931年期间 ,曾亲自主持立法院 ,参照大陆法系成文法的模式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典 ,为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的创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使中国近代法律在形式上趋于完备。在致力于...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胡汉民 立法 三民主义 法制史 
居正与中国近代法制变革被引量:1
《法学家》2000年第4期47-52,共6页春杨 
居正(1876—1951,字觉生,别号梅川居士,湖北广济县人)是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著名法律家。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居正是较为活跃的骨干分子;在二次革命和中华革命党阶段,他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南京临时政府时,他任内...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 近代 居正 法律思想 代议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