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刚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系更多>>
发文主题:空位正电子铋系超导体V更多>>
发文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核技术》《科学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金属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Bi系超导相形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1995年第6期949-957,共9页李洁 高孝恢 蒋淑芬 汪浩 王小刚 高德 
国家超导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资助的课题
用化学动力学探讨了Bi系超导相形成的机理,提出反应活化能是控制超导相形成的关键因素。在纯Bi系2223名义成份下,2212相的形成满足“晶核形成生长”自催化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方程为α_(2212)=1—exp(—k_(2212)t^(2.5))。2223相的形成...
关键词:铋系超导体 超导相 机理 反应活化能 
铁中空位的正电子湮没特性
《核技术》1994年第10期605-607,共3页王小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从第一性原理和二分量密度泛函理论出发.应用离散变办法和嵌入集团模型完全自洽地计算了不同相状态的铁单空位的正电子湮没特性.同时讨论了晶格膨胀和晶格弛豫对正电子湮没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空位 正电子湮灭 
含F2223相铋系超导体的光电子谱
《科学通报》1993年第23期2135-2138,共4页郑国栋 高赛 刘晓勋 高孝恢 蒋淑芬 李洁 丁敦煌 王小刚 高德 
国家超导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资助课题
发现Bi系超导体以来,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其成键与电子结构等性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Kokiki等由XPS测量结果讨论了Bi,Sr,Ca在晶体中的分布及其性质,Kishia等由XPS指出,无论在Bi-Sr-Cu-O,(Bi,Pb)-Sr-ca-Cu-O或Bi-Sr-Ca-Cu-O超导体中...
关键词:铋系 超导体 超导电性 光电子谱  
铝中单空位正电子态的完全自洽计算
《物理学报》1993年第11期1836-1844,共9页王小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从第一性原理和两分量密度泛函理论出发,应用离散变分法和嵌入集团模型,计算了铝中单空位的正电子态。分析了外部晶格势场、集团大小和芯冻结近似对固体中正电子分布、正电子湮没特性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完全自洽方法和简单方法对固体中...
关键词: 点阵空位 正电子 完全自洽 
低V,N铁合金中的沉淀过程被引量:1
《金属学报》1993年第5期A198-A202,共5页王小刚 张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应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研究了Fe—V—N合金中沉淀过程讨论了V—N集聚过程。
关键词:沉淀 正电子湮没 铁钒氮合金 
铝中氢—空位复合体的电子结构和几何构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92年第4期264-269,共6页王小刚 张宏 刘洪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利用离散变分法(DVM)和集团模型研究了铝中氢—空位复合体的电子结构和几何构型。用总能量极小原理确定了铝空位中氢的最佳占据位置,分析了氢的成键特性和电荷转移情况.并对计算结果与正电子湮没实验和其它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关键词:  空位复合体 电子结构 
Fe-V-N稀合金中空位复合体特性的研究(Ⅰ)被引量:3
《物理学报》1992年第9期1452-1457,共6页王小刚 张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Fe-V稀合金渗N后出现的V-N-空位复合结构。测定了这种复合结构的正电子湮没寿命值和估算了空位形成能。为解释Fe-V合金渗N后V的增强扩散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合金 点阵空位 二元合金 
铝中氢-空位复合体的正电子湮没特性被引量:1
《物理学报》1992年第4期633-639,共7页王小刚 张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应用离散变分法、嵌入集团模型和三维数值弛豫技术计算了铝中一氢-空位复合体和多氢-空位复合体的正电子湮没特性,讨论了氢在铝单空位中可能的占据位置,表明正电子湮没技术是研究固体中缺陷的微观结构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空位 正电子 湮没 束缚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