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雯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约翰·费斯克费斯克身体大众文化意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教育》《群文天地》《华中人文论丛》《群文天地(下半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潜意识的压抑和升华——以对《海的女儿》进行精神分析为例
《华中人文论丛》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石雯 
自我在意识的作用下调节着本我、超我和现实的关系。自我将备受压抑的潜意识的欲望通过不令人厌恶的无害方式加以升华,使作家得到象征性满足和疏解,人格结构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为继正常的精神生活。《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场...
关键词:潜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解读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中的身体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2期96-96,共1页石雯 沈凤蛟 
费斯克在《大众文化》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大众的身体的快感被规训,失控的狂喜能带来身体的自由。过度夸张和怪诞的身体成为奇观,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标准,却是大众的反抗的体现。身体是权力的斗争场所,对宰制进行回避式和生...
关键词:身体 费斯克 大众文化 
九叶派诗歌的语言技法探析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期89-89,共1页沈凤蛟 石雯 
一、意象色彩化意象作为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古今中外的很多诗歌流派都予之以不同程度的重视。而九叶诗派的诗歌意象多呈现出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诗歌意象色彩化。有杭约赫"金色的高原"、"枯黄的土地"、"苍白的国度";郑敏"蓝色...
关键词:九叶派诗歌 诗歌意象 技法 语言 诗歌流派 个性特征 九叶诗派 色彩化 
解读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中的身体
《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169-169,共1页石雯 沈凤蛟 
费斯克在《大众文化》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大众的身体的快感被规训,失控的狂喜能带来身体的自由。过度夸张和怪诞的身体成为奇观,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标准,却是大众的反抗的体现。身体是权力的斗争场所,对宰制进行回避式...
关键词:大众文化 费斯克 身体 约翰 解读 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大众 资本主义 
评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文学教育》2011年第16期24-25,共2页石雯 
特雷.伊格尔顿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理论家和批评家。他认为没有某种仅源于文学并仅适用于文学的独立理论。在本书中,他梳理了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观点。他的批评法方法是先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再攻...
关键词:伊格尔顿 西方文论 结构与解构 
钟嵘《诗品》批评理论方法探微
《文学教育》2011年第10期24-25,共2页石雯 
钟嵘的《诗品》是以五言诗为对象的一本文学批评专著。本文从其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了其文学理论思想。他通过感物说,渊源论,滋味说,风骨说和气论等确立起评价诗歌的标准。并以知人论世,摘句,借言,象喻批评和比较等方法践行...
关键词:钟嵘 诗品 批评 
理想与现实的一种平衡——《致橡树》的文本意象与期待视野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2期13-13,共1页石雯 
舒婷的这首诗中含有呼唤女性解放之意,但是诗中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平等独立。诗人只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改变了一下传统,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来安放一种能够被当前社会伦理能容忍的理想爱情。
关键词:意象 平等 传统 恋父 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