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肇森

作品数:15被引量:14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骤淤航道整治浮泥泥沙输移港口航道更多>>
发文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海洋工程》《水道港口》《水运工程》《泥沙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种治沙输沙的新理念和方法被引量:8
《泥沙研究》2009年第4期31-38,共8页罗肇森 罗勇 
传统的水流挟沙、输沙是低能效的输沙模式,因为挟沙依赖的紊动是主流的二级以上微项,输沙的水流速度必须大于泥沙的起动流速才行。黄河几年来调水调沙的实测资料表明未有大幅增沙的现象,也是因为挟沙和输沙本身从水流摄取的能量不足的...
关键词:气动冲淤 泥沙 紊动 黄河 河口海岸 
有浮泥水域的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5
《泥沙研究》2008年第5期49-53,共5页马进荣 罗肇森 张晓艳 
近底泥沙存在底沙和悬沙的频繁交换,数学模型难以精确模拟,浮泥的发育更使近底泥沙边界条件趋于复杂,一个有效的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需要正确处理挟沙力、起动流速、泥沙沉速等泥沙参数,本文应用罗肇森对浮泥研究得到的理论和经验公式...
关键词:浮泥 数学模型 挟沙力 椒江口 
气动冲淤法治理黄河泥沙的一点思考被引量:10
《水利学报》2007年第S1期276-282,共7页罗勇 窦希萍 罗肇森 
思考未来的黄河,对现在的治沙输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传统的水流挟沙、输沙是低能效的输沙模式,黄河几年来调水调沙的实测资料表明未有大幅增沙的现象,都是因为挟沙和输沙本身从水流摄取的能量不足的缘故。本文提出一种新观点和新思路,...
关键词:气动冲淤 泥沙 紊动 未来黄河 河口 
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计算河口闸下淤积的缺陷及弥补方法被引量:7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7年第2期58-62,共5页马进荣 罗肇森 张晓艳 
分析了感潮河段闸下淤积机理及用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模拟闸下淤积存在的缺陷.提出采用分析模式预测近闸段的泥沙平均淤厚,其余河段由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预测淤积分布相结合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河口建闸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泥沙淤积 平面二维悬沙数学模型 分析模式 河口建闸 数值计算 
从京唐港大风期骤淤浅议粉沙质海岸建港布置和航道选线被引量:10
《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第1期35-41,共7页罗肇森 马进荣 张晓艳 
选用已有资料,使用了大风期航道骤淤的概化模型BEDMUD,对京唐港2003年10月的大风进行航道骤淤后报,比对后报结果与实测值,说明该模型是实用可信的,并阐明了已建挡沙堤的作用;根据计算,说明淤积的原因;根据淤积原因并参考国外一些港口建...
关键词:港域和航道布置原则 航道骤淤 风浪流输沙 粉沙质 京唐港 
波、流共同作用下的近底泥沙输移及航道骤淤预报被引量:40
《泥沙研究》2004年第6期1-9,共9页罗肇森 
波、流 (包括潮流和风吹流 )共同作用下的输沙机理是波浪轨道速度掀沙与挟沙 ,波浪传质速度、潮流速度和风吹流的合成速度输沙。根据波动水流能量及泥沙运动原理 ,参考窦国仁推导底沙输沙率的方法 ,推导出波浪、潮流和风吹流共同作用下...
关键词:近底泥沙(包括浮泥)的输移 波、流共同作用 波浪掀沙 浮泥的挟沙力 航道回淤 黄骅港 
大风期黄骅港外航道的骤淤估算及防淤减淤措施探讨被引量:16
《水运工程》2004年第10期69-73,共5页罗肇森 
黄骅港运用后,偏北大风引起外航道的泥沙淤积严重。根据2002年及2003年的实测数据,本文使用新近完善的风、浪、流共同作用下的输沙公式及已编制成的大风期航道回淤预报程序,进行回淤的验证和计算,计算表明:预报结果与实测比较相当符合...
关键词:减淤措施 潜堤 大风期骤淤 外航道 黄骅港 粉沙质海岸 
风、浪、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输移被引量: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年第3期1-6,共6页罗肇森 
根据波动水流能量及泥沙运动原理,参考了窦国仁推导底沙输沙量的方法,推导出波浪、潮流和风吹流共同作用下的底沙输沙量(包括推移质和部分悬移质输沙)计算式.应用于大风期黄骅港外航道的骤淤计算,其结果与实测值较接近.
关键词:输沙量 泥沙输移 推移质 悬移质 泥沙运动 水流能量 波浪 共同作用 计算 实测值 
河口治导线放宽率的计算被引量:16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55-58,共4页罗肇森 
根据潮汐河口河床形态关系,推导了河口治导线放宽率的计算式.利用已有的河口河床形态系数及长江口北槽的有关数据,估算了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治导线的放宽率,且与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值基本相符.
关键词:治导线放宽率 航道整治 河口治理 长江口 河床形态 
上海外高桥电厂取、排水域中潮位下极限淤积估算被引量:3
《泥沙研究》2001年第5期67-72,共6页罗勇 罗肇森 
上海外高桥电厂水域在一期工程建成后 ,发生严重淤积。二期工程的取、排水口布置 ,与该区域的淤积关系甚大。本文分析了该区域的淤积变化和淤积原因 ,并用经过验证的公式估算淤积后的水深 ,初步给出建码头区及取水口区的中潮位下极限淤...
关键词:电厂 水域 淤积分析 极限淤积估算 上海 潮位 排水口 取水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