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迎春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批评思想德里达解构主义延异文字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延异、踪迹、补充——德里达的文学批评思想述略被引量:3
《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46-50,共5页董迎春 
德里达的文学批评,首先,是从解构各种文本开始的。而这些文本又在广义上属于“文学”的范畴。然后,依靠文本阅读,他提出了“延异”、“踪迹”和“补充”等概念,构建了他的“文字学”的文学批评体系。
关键词:延异 踪迹 补充 文字学 
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
《高校社科信息》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董迎春 
由中华美学学会、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主办,广西民族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广西南宁圣天宝风景区圣雹水库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王德胜(首...
关键词:中国 广西民族学院 研讨会 首都师范大学 承办 主办 发言 自治区 大会 广西南宁 
面对大诗和疼痛的海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董迎春 
关键词:海子 大诗 信仰 并没有 植物 泥土 太阳 眼泪 弥赛亚 中国现代诗歌 
论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理论渊源被引量: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33-138,共6页董迎春 
德里达的文学批评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时代和思想背景。德里达既有作为阿尔及利亚籍犹太人的童年经验、法国巴黎“高师”求学经历的外在影响,又可以从胡塞尔、索绪尔、海德格尔的身上找到相应的内在思想资源,最后形成他的文学批评是...
关键词:德里达 文学批评 在场 逻格斯中心主义 
正读和反读: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两种走向——试以罗伯特·弗洛斯特的小诗《与夜相识》为例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董迎春 
“新批评”和“解构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两种不同的批评模式,它们在尺度、策略、批评的理论指向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文本展开阅读,会产生不同的批评效果。而后者作为一种批评的主要方法,在当代西...
关键词:西方文学理论 当代 罗伯特·弗洛斯特 小诗 新批评 批评模式 解构主义 阅读 重大 走向 
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在中国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76-78,共3页董迎春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原著的部分章节;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评价,出现了自己的"解...
关键词:德里达 文学批评思想 中国 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