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芳

作品数:8被引量:5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江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旱地丘陵地区四川丘陵地区桑树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耕作与栽培》《作物学报》《四川农业科技》《西南农业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四川丘陵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2期145-145,共1页余秀芳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以及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玉米对于生长条件要求并不苛刻,即便是在丘陵地区,玉米仍然可以生长良好。本人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分析研究出在四川丘陵地区通过规范化改制、...
关键词:四川 丘陵地区: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四川丘陵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南方农业》2014年第09X期44-45,共2页余秀芳 
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全面具体的描述了影响小麦产量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通过调查和研究,找出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提出提高小麦产量的可行性措施和方法,探讨四川丘陵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丘陵地区 小麦 高产栽培技术 四川 
西南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33-34,37,共3页莫太相 李朝苏 汤永禄 吴春 余秀芳 黄科程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03);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
西南地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生产生态条件限制,该区机械化水平低,播种质量差,产量不高不稳。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表明,2BJ-2型播种机和2B-4、2B-5型播种机体型小、重量轻,由人力或微耕机驱动,方便在丘陵旱地转运和作业。与传统播...
关键词:小麦 旱地 机播技术 适应性 西南地区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稳定性被引量:21
《作物学报》2010年第11期1910-1920,共11页汤永禄 吴元奇 朱华忠 李朝苏 李生荣 郑传刚 袁继超 余秀芳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03);四川省小麦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资助
2006—2008连续3年,在5个生态点考察了7个四川省代表性小麦品种在两种氮水平下的品质状况及其稳定性,以期为四川小麦品质定位、品质改良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年均值,籽粒容重777gL?1,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5.1%,Zel...
关键词:四川省 小麦 品质 品质稳定性 
西南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组装与示范效果被引量:18
《耕作与栽培》2010年第4期60-61,共2页汤永禄 李朝苏 余秀芳 莫太相 舒泽刚 
西南麦区是我国第三大小麦优势产区,以套作小麦为主体。针对区域生态生产特点设计研制了ZB-4、ZB-5型带式播种机,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集成了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比传统人工挖窝栽培省工87.7%、节本18.4%、增产57...
关键词:旱地 套作小麦 带式机播 产量 效益 
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育成的新品种“川麦42”的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研究被引量:10
《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第2期275-280,共6页汤永禄 朱华忠 李朝苏 黄钢 余秀芳 陈放 杨武云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06YZGG-28);应用基础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川麦42是利用CIMMYT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新资源育成的超高产新品种。2004~2006年,在四川多个生态点将川麦42与7个小麦品种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川麦42的丰产潜力较高,籽粒单产一般可达6~8 t/hm2,平均比其他品种高7%~15...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川麦42 生态适应性 产量潜力 
桑苗培育新法——母体培育良桑苗
《农业科技通讯》1992年第6期11-11,共1页黄开安 余秀芳 肖前云 
母体培育良桑苗是利用桑树枝条容易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选择成年良桑树上的健壮枝条,在健壮芽苞下方将其韧皮部环割一圈后,用湿润肥沃泥团将被剥部位包住,再用塑料袋包裹泥土保温,并用细绳捆扎固定。在适宜条件下,包泥处的韧皮部...
关键词:桑苗 母体培育 桑树 繁殖 
母体培育良桑苗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1992年第2期31-32,共2页黄开安 余秀芳 肖前云 
母体培育良桑苗是利用枝条容易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选择成年良桑树上的健壮枝条进行环割,促生根发芽继而切枝(母体培育良桑苗)移栽的技术。从1989年以来,在中江县文明乡(属深丘谷窄、多台地区。
关键词:桑树 繁育 桑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