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作品数:39被引量:15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武云杨松杰李俊汤永禄陈国跃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杂志》《自然科学进展》《黑龙江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5份新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农艺及生理性状的评价被引量:1
《麦类作物学报》2022年第8期969-979,共11页宋全昊 金艳 宋佳静 白冬 陈杰 赵立尚 朱统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
为挖掘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在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5份SHW(SHW1、SHW2、SHW3、SHW4、SHW5)分别与普通小麦驻麦762进行杂交、回交,构建相应回交群体(BC_(2)),综合分析其农...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 农艺性状 光合 水分利用效率 
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综合评价被引量:5
《作物杂志》2022年第4期69-76,共8页宋全昊 金艳 宋佳静 陈杰 赵立尚 白冬 陈亮 朱统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
为有效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种质资源,拓宽现有种质基础,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对其株高、穗下节长、穗下茎长、穗长、旗叶面积、分蘖数、穗粒数、生物量、收获系数、产量和千粒重11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在黄淮麦区育种中的利用性评价被引量:5
《作物杂志》2022年第1期56-64,共9页宋全昊 金艳 宋佳静 白冬 赵立尚 陈杰 朱统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在黄淮麦区育种改良中的应用价值,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5份SHW与普通小麦驻麦305进行杂交、回交,对亲本及BC_(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指标和籽粒品质进行...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回交群体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耐盐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评价被引量:6
《麦类作物学报》2021年第12期1487-1495,共9页李小康 吴崇宁 王维 李文淑 KISHII MASAHIRO 田纪春 邓志英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No.2019LZGC01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6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502);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ZR20171702170343)。
为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中筛选出耐盐种质,对来自墨西哥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141份人工六倍体小麦材料,采用水培法,在小麦芽期和苗期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0、100、150和200 mmol·L^(-1)),筛选适合耐盐性鉴定的盐胁迫浓度,...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盐胁迫 综合评价 筛选 
5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麦类作物学报》2021年第8期960-968,共9页王秋云 冯雯杰 张巧玲 赵凯 张宪军 刘淑珍 鲍印广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CM30)。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给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对引自国际玉米与小麦改良中心(CYMMIT)的5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白粉病田间抗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对其高分子量谷蛋白...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小麦白粉病 遗传多样性 
人工合成小麦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英文)被引量:2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年第4期564-575,共12页张思妮 王震 赵丹阳 夏雪娇 翟晓光 张拓 杨二航 丁勤 马翎健 
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No.2015-Z39和No.2016-X58);陕西省统筹创新工程项目(No.2016KTCQ02-02)
人工合成小麦是通过人工融合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2n=2x=14,DD)的D基因组与普通硬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AABBDD)的A、B基因组获得的一种新型六倍体小麦,是获得基因变异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86份人工合...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生长后期紫色茎叶的遗传定位
《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2期36-38,共3页耿小红 武艳芍 余马 
四川省育种攻关(编号:2011NZ0098-12-11);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编号:13ZX7155)
小麦花青素苷色素基因对小麦抗性提升意义重大。以170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的生长后期紫色茎叶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定位。结果表明,该目标性状为单基因遗传,且被定位于染色体7D,...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 生长后期 紫色茎叶 遗传定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紫色花药的遗传定位研究被引量:1
《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22期5748-5750,共3页耿小红 武艳芍 余马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11NZ0098-12-11);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3ZX7155)
以1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的紫色花药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定位。结果表明,该目标性状为单基因遗传,且被定位于染色体3D,该基因与R基因、Pal基因及Dfr等基因毗邻或具有等位性。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 紫色花药 遗传定位 
人工合成小麦染色体区段在小麦优良新品系中的分布
《麦类作物学报》2016年第9期1130-1138,共9页王宏霞 陈文杰 曹东 甯顺腙 刘宝龙 张波 张连全 刘登才 张怀刚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A类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08030106);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Z-942Q)
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改良后代中选育的5个春小麦新品系,在青海表现出比对照品种高原448更优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潜力,推测源于外源物种的野生不良性状被淘汰,保留在新品系中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可能对遗传改良有贡献。为了了解源自人...
关键词:染色体区段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DArTseq标记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I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华北农学报》2016年第4期119-125,共7页罗琴 杨在君 彭正松 魏淑红 廖明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319;31540041)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了100条ISSR引物对11份人工合成小麦和3个普通小麦材料(TP、HTS-1、C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42条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2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4...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