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齐征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校园生活实践教育实践观知行合一历史演进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评论》《未来与发展》《中华文化论坛》《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机制解析被引量:1
《未来与发展》2016年第9期1-4,14,共5页刘齐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理论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BKS102)和"广义剩余价值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3BKS042)的阶段性成果
在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创新友好的素质发展环境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创新素质持续发展理念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优化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激活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形成创新素质发展的...
关键词:创新素质 动力 创新实践 
基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知行合一的大实践观研究被引量:2
《教育评论》2015年第11期101-105,共5页杨晓玲 刘齐征 
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体论研究特征及时代价值"(编号12JD7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实践观就是将大学生的校园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中实现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该理念提倡在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大学生的自觉实践与各...
关键词:校园生活 大实践 实践教育 
近代中国国民素质文化的形成及特征近代中国国民素质文化的形成及特征——以新的文化视角探讨近代文化思想的尝试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12期42-46,共5页刘齐征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建国以来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研究”(2013-GH-535)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思想家们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深刻剖析近代国民素质低下的原因,反思近代国民素质低下的制度现实,在不断的文化创造中探索国民素质提升的路径与方法,丰富了国民素质文化的内涵,唤起了国民素质提升意识...
关键词:近代中国 素质文化 形成 特征 探讨 
浅析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28-130,共3页刘齐征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2B06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单培勇致力于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从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理论框架以及国民素质学与人学学科及几个学科范畴的关系几个方面为国民素质学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提出了确证的理由。单培勇从学科的视野探讨国民素质问题的努...
关键词:单培勇 国民素质学 建构 述评 价值 
论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国民素质和人的发展的文化思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3-6,共4页林世选 刘齐征 
在继承发扬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党的三代领导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国民素质和人的发展的文化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构建了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形成了人民大众接受认可的国民素...
关键词:党的三代领导 国民素质 人的发展 文化思想 
中国国民素质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刘齐征 
社会的存在与人的自身存在是同构的,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国民素质是历史的产物,一定时期的国民素质发展水平都是同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国民素质历史演进特征进行梳理,对其内在联系...
关键词:国民素质 历史演进 基本特征 现实意义 
从“策划生命”看网络道德评价的多元化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118-120,共3页刘齐征 
网络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他人或自身的网络行为及品质等作出的善恶与否的判断。现实社会的多样性特征反映到网络道德评价上,就表现为网络道德评价标准、评价动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我们要维护主导的网络道...
关键词:策划生命 网络道德 评价 多元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