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远

作品数:34被引量:16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皮肤瘢痕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新医药》《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广西医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hIL-24基因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影响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3期4926-4932,共7页吴志远 史玉仓 蒋军健 吴志贤 张慧君 刘艳芳 刘宏伟 
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4B01024)~~
背景:hI L-24基因是研究较明确的肿瘤抑制基因,既可以表达免疫系统刺激蛋白,刺激免疫应答效应,又能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目的:分析hI L-24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
关键词:瘢痕疙瘩 基质金属蛋白酶 信号传导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HI L-24 TGF-Β/SMAD 
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被引量:8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年第5期345-345,共1页黄海华 王绥江 吴志远 吴泽勇 陈秀凤 李小芳 
指端背侧缺损存在众多修复方法,如皮片移植、邻近或远位皮瓣转移、部分足趾游离移植等[1-3]。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血管为蒂的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6例指端背侧缺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缺损 指固有动脉 穿支血管 背侧 血管蒂 足趾游离移植 皮片移植 
脂类代谢对瘢痕疙瘩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医药前沿》2016年第7期5-6,共2页张慧君 吴志远 
瘢痕疙瘩是组织创伤后的异常修复,尽管一系列的研究显示瘢痕疙瘩的形成与遗传易感性、基因表达、信号传导通路等因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表明三大代谢中的脂类代谢与瘢痕疙瘩的形成相关,本文就所了解的脂类代谢物在炎...
关键词:脂类代谢 力传导 瘢痕疙瘩 
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15期3-5,共3页吴志远 史玉仓 张慧君 梁杰 刘艳芳 沈剑 吴志贤 
目的:探讨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012-2014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8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名,试验组采用典型病...
关键词:典型病例资料库 PBL教学模式 整形外科教学 
血管性介入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0期145-146,共2页吴志远 徐孝兴 史玉仓 黄海华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5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予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局部清创及植皮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管介入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 血管介入 治疗 植皮 
瘢痕疙瘩microRNA表达谱的筛选及miR-199a-5p生物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年第4期279-284,共6页吴志远 卢玲 郭晓瑞 张培华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31600286)
目的探讨并筛选出瘢痕疙瘩相关微小RNAs(miRNAs),检测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8例,采用基因芯片检测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
关键词:瘢痕疙瘩 基因表达谱 微小RNA-199a-5p 成纤维细胞 
MicroRNAs在瘢痕疙瘩中的差异表达被引量:7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0期9370-9375,共6页郭晓瑞 梁杰 黄如林 卢玲 金玉丹 罗少军 吴志远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项目(2010B031600286)资助~~
背景:瘢痕疙瘩的形成受多种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然而目前对这些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表达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检测人正常皮肤组织和人瘢痕疙瘩组织中microRNAs的表达情况,初步筛选人瘢痕疙瘩microRNAs表达谱。方法:根据瘢...
关键词:瘢痕疙瘩 MICRORNAS 瘢痕 microRNA微阵列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差异表达 分层聚类 基因 调控 荧光标记 
颅骨外板凿除联合人工真皮修复大面积颅骨外板毁损被引量:1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年第10期1263-1264,共2页李小川 吴志远 黄海华 郭晓瑞 
目的总结颅骨外板凿除联合人工真皮修复大面积颅骨外板毁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6月,收治11例大面积颅骨外板毁损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9~78岁,平均52岁。其中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缺损9例,外伤性创面2例。术中头皮切除后缺...
关键词:颅骨外板毁损创面 颅骨外板凿除 人工真皮 创面修复 
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2
《医学综述》2011年第24期3684-3687,共4页卢玲 吴志远 梁杰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31600286)
在一定程度上,瘢痕疙瘩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具有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学者借鉴肿瘤的研究成果将其引入瘢痕疙瘩的研究中。现已发现许多肿瘤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基因或者细胞因子能影响瘢痕疙...
关键词:瘢痕疙瘩 基因 发病机制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额颞部凹陷畸形被引量:9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16期2583-2584,共2页卢玲 梁杰 吴志远 徐孝兴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A2006482)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额颞部凹陷的疗效。方法肿胀麻醉下,利用注射器抽吸脂肪颗粒,过滤纯化后用脂肪抽吸针将脂肪颗粒注射在额颞部凹陷部位。结果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3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额颞部自体脂肪移植...
关键词:脂肪颗粒 移植 额颞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