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华

作品数:35被引量:24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耕地质量SWAT模型SWAT径流模拟水文响应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干旱区地理》《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生态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巩义市用地结构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宋艳华 杨建波 王自威 田燕 袁晨光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42400410343);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智库研究项目(230701007)。
建立了基于低碳导向的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并采用情景模拟方法,研究了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用地效率改变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2018年,巩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出现显著变化,并造成了碳储量的明显变化。...
关键词:用地结构优化 碳储量 固碳效应 情景模拟 巩义市 
基于Century模型的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以河南省襄城县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2024年第35期70-75,共6页袁晨光 宋艳华 田梦 樊鹏 杨青伟 杨喜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条带覆盖免耕调控黑土农田水分入渗的生物孔隙机制”(42407436);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降水线北移对豫西耕地关键生态过程及耕地质量影响机制研究”(235200810045);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固碳能力时空动态演变特征、机制及潜力估算(24240041057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于土壤孔隙结构的农田土壤水分承载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技术研究”(242102110225);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智库研究项目“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固碳能力时空动态演变特征、机制和潜力估算”(240701008)。
为研究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和有效的农业管理措施,选取河南省襄城县一个麦玉两熟农田长期监测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entury模型模拟监测期间(2010—2023年)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Century模型的适用性。同时选...
关键词:土壤固碳潜力 麦玉两熟农田 Century模型 农业管理措施 襄城县 
耕地质量与农田固碳能力协同提升途径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3期241-249,共9页宋艳华 杨建波 樊鹏 杨青伟 王磊 杨喜会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222400410131、242400410343);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智库研究项目(编号:230701007)。
为了探索河南省2个典型区耕地质量及其评价因素与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关系,揭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程度和机理,采用相关分析和情景模拟法,分析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与农田生态系统碳存储能力的相关性大小,...
关键词:耕地质量 农田生态系统 固碳能力 协同提升 
基于用途与级别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2024年第5期229-235,共7页袁晨光 王令超 宋艳华 王自威 王磊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42400410573);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智库研究项目(240701008);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10601043)。
将影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其中外部影响因素分为政府影响因素和集体影响因素,政府影响因素反映政府对增值收益的贡献,集体影响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反映集体对增值收益的贡献。以集体建设用地、农用...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 增值收益 分配比例 影响因素 用途 级别 
河南省耕地质量变化对农田固碳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年第4期143-148,180,共7页宋艳华 王自威 袁晨光 杨建波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22400410131);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智库研究项目(230701007);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20601065);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300410168)。
通过评价河南省105个县耕地碳吸收、碳排放和碳存储能力,以及各县平均耕地质量等别、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分值,探索耕地质量及其评价因素与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关系,揭示2011—2019年河南省耕地质量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关键词:耕地质量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固碳能力 河南省 
基于质量保护的耕地定级方法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2022年第19期23-29,共7页王令超 田燕 宋艳华 王自威 樊鹏 
河南省科学院科研智库项目(210701004);河南省科学院基础科研项目(200601078);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12400410263)。
目前中国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中的等别评价方法和成果仅能反映耕地质量宏观层面的差异,缺少反映耕地质量微观差异的评价方法与成果,无法满足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研究探索以耕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增加能反映耕地质量微...
关键词:耕地 定级方法 利用等指数 微观差异 质量评价 
基于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黄河河南段地区为例被引量:4
《江苏农业科学》2021年第22期210-218,共9页宋艳华 王令超 王自威 田燕 樊鹏 杨青伟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212400410263);河南省青年科学基金(编号:212300410168);河南省科学院基础科研项目(编号:200601028、200601078);河南省科学院科研智库项目(编号:210701004)。
为了探索在有限用地规模前提下,提升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的技术方法,改进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并分别采用2种模型对河南省黄河沿岸9市2017年生态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研究区各市耕地生态生产性...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开放式 消费调整系数 用地结构调整系数 
基于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
《贵州农业科学》2021年第9期150-159,共10页宋艳华 王令超 王自威 王磊 杨喜会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地生态承载力提升与用地结构优化路径研究”(212400410263);河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背河洼地区耕地格局变化机理与健康产能评估”(212300410168);河南省科学院基础科研项目“黄河沿岸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研究”(200601078)。
【目的】探索在有限用地规模前提下提升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的技术方法,为河南省用地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等工作提供参考,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开放式...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开放式 消费调整系数 用地结构调整系数 河南 
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研究
《农业工程》2021年第6期79-84,共6页王自威 王令超 宋艳华 田燕 
河南省科学院基础科研项目(200601028、200601078);河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2300410168);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12400410263)。
为研究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动因和影响程度,将耕地按质量变化原因划分为新增、减少、项目建设和渐变4种变化类型区进行分析,并用农用地分等因素法对郑州市耕地质量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在研究期内耕地质量略有上升,由于耕地数...
关键词:区域耕地质量 驱动机制 突变区 渐变区 郑州市 
河南省耕地质量预警被引量:3
《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2期55-62,共8页宋艳华 王令超 
全国农用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通过建立耕地产能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实行临界警戒,提供耕地产能下降的早期预警。采用负数原则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了新增、减少耕地面积变化带来的产能变化,新增、减少耕地质量不同带来的产能变化,质量建设带...
关键词:耕地质量 耕地产能 耕地数量 预警 河南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