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苇航

作品数:30被引量:13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和法《伤寒论》中医学伤寒论中医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亚太传统医药》《北京中医药》《中医药文化》《大众健康》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学者许巽行所撰医书《南陵集》治方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2022年第4期15-17,25,共4页张雪丹 张苇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稿抄本医疗文献的整理研究”(22BZS064);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1868);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1963)。
清代学者许巽行长于音韵、校勘之学,尤以精校《文选》而闻名。今新发现其医学著作一部,名《南陵集》,乃许巽行辑五十年所得医方分类汇编而成,书中亦载有许巽行验案数则,以及诸方校勘多条。此书为许巽行手录,为世间仅存孤本,具有重要文...
关键词:许巽行 南陵集 密斋 孤本 
“七次脉”析微
《中医学》2021年第6期743-747,共5页姜玉杰 张苇航 
七次脉,最早见于《灵枢•本输》,是指分属任、督脉及手、足六阳经的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荣、天牖、天柱、风府八个颈项部腧穴。通过分析“七次脉”的命名与定位、理论发展,追溯其源流和演变,探究其重要意义以及对现代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七次脉 标本根结 经别 天牖五部 
薰草名实考被引量:2
《亚太传统医药》2020年第7期68-73,共6页韩悦 张苇航 
目的:对"薰草"进行名实考证,明确本草"薰草"与植物的古今名物关系与认知,深入发掘香草药物的历史与应用,促进其在多种行业中发展。方法:以历代本草及相关文献为依据,从别名来源、产地、植物性状、各家观点、药用价值等多方面对薰草进行...
关键词:薰草 零陵香 同物异名 香草 
《金匮要略》国内现存日本刊本调查研究
《中医文献杂志》2020年第2期21-24,共4页熊俊 张苇航 张雪丹 
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编号:196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6BTQ003);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编号:1868)。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来备受推崇。该书的流传历经成书、散佚、重新发现、整理校定的艰难过程,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金匮要略》即是经宋臣高保衡、林亿等校定后的版本。...
关键词:金匮要略 日本刊本 版本调研 
清代名医秦之桢《女科切要》研究述要被引量:2
《江苏中医药》2019年第7期78-80,共3页胡祥翔 张苇航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6BTQ003)
《女科切要》为清代名医秦之桢晚年所著,现仅存孤抄本,藏于上海图书馆。通过对该抄本的校勘整理,对其版本、作者生平、成书年代进行考订。通过对该书内容的梳理,发现本书广集各家之言、名著之论;秦氏以病症切要,尤重脉诊,倡用方变通,载...
关键词:秦之桢 女科切要 文献研究 清朝 
《伤寒论》方剂用水考被引量:3
《江苏中医药》2018年第2期65-68,共4页孙璐 张苇航 
《伤寒论》在方药煎服法中选择特定水饮为溶媒,如甘澜水、潦水、清浆水,通过对有关文理、医理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深入研究和历史文献考证,认为甘澜水乃以杓扬万遍的水,潦水为新降之雨水,清浆水是以粮食与水混合并使之微微发酵变酸而成...
关键词:伤寒论 甘澜水 潦水 清浆水 
《上海地区馆藏未刊中医钞本提要》出版被引量:1
《中医药文化》2017年第5期31-31,共1页张苇航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主编的《上海地区馆藏未刊中医钞本提要》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在系统整理研究上海地区馆藏未刊的清末前中医抄本的基础上,为每部抄本撰写提要,并作书影采集,共收录抄本823部,...
关键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地区 文献出版 馆藏 中医抄本 基础医学院 科学技术 终身教授 
灸法术语“壮”起源探讨被引量:3
《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第9期873-874,共2页张苇航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2010ZS80)
该文从文字、音韵学角度结合文献与医理对灸法计量单位"壮"的起源进行考证,认为"壮"字作为灸法量词出现在汉代中期,原为"创"字的语转,义即"灸疮",用于计量灸治的次数。指出灸法在早期形成时的操作方法与现代所称的"直接灸"相同,以化脓...
关键词:针灸学 灸法 灸疮 文献研究 
医药擅能绘红妆——中国传统化妆与医药关系琐谈(下)被引量:2
《中医药文化》2013年第6期47-50,共4页张苇航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2010ZS80)
三、胭脂 红妆在中国古代盛行不衰,“红粉”也成为女性的代称,而绘就红妆,离不开胭脂。胭脂在古代化妆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不仅用来添加面颊的红润,还用作口红,或者用来调和膏脂或妆粉擦在外露的肌肤上,使之显得红润健康。五代王...
关键词:传统化妆 中药 琐谈 
“越婢汤”当为“越痹汤”再证被引量:8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16-18,26,共4页张苇航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0ZS80)
从文字学、文献学及医理角度,对森立之提出的"越婢汤"应为"越痹汤"的说法进行了进一步考证,明确了"婢"、"脾"、"痹"相通,越婢汤的本来功用是发汗宣痹兼清郁热,并指出在医籍读校中当注意文字学上的义近形旁换用现象,以避免误释文义。
关键词:越婢汤 越痹汤 考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