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晓军

作品数:57被引量:5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曾国藩孙中山郭嵩焘中西文化观洋务派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杂志》《惠州学院学报》《历史教学(下半月)》《社会科学辑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铁军”和“铁军精神”内涵二题被引量:1
《惠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成晓军 
“铁军”,专指起始于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随后延伸至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而与之相同步,“铁军精神”,包括独立团和新四军前后一脉相承的铁一般的军魂和思想境界。在赞同学界有关“铁军精神”内涵论述的基础上,依据对《叶挺文选》中...
关键词:铁军 铁军精神 溯源 内涵 
郭嵩焘研究二题——从奏折、片“自记”谈起
《惠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成晓军 
郭嵩焘抚粤期间与两任总督毛鸿宾、瑞麟的矛盾冲突无法调和,直接责任主要在于总督,深层根源在于督、抚同城体制存在弊端。郭嵩焘的"循理外交"观,来源于对中西方实情对比后作出的抉择,来源于对国际公法了解认同后的具体运用,从对外交涉...
关键词:郭嵩焘 巡抚广东 是非功过 “循理外交”观 是非曲直 
修订版《曾国藩全集·奏稿》的整理经过及其史料价值
《华夏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30-40,共11页成晓军 
岳麓书社1994年初版《曾国藩全集》的出版发行,为学界深入研究曾国藩思想言行以及清咸丰、同治年间诸多历史问题,提供了较齐全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但也存在漏收部分曾氏著述以及校勘、标点方面的不足,2011...
关键词:曾藩全集 奏稿 修订版 整理经过 史料价值 
现代化反思与农民工问题解读——评刘红燕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
《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5期248-252,共5页成晓军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普遍性的历史过程。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求索过程的现代化,以及贯穿其中的体现价值选择和指向的“未完成的设计”的现代性反思便成为“流动的”话语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
关键词:现代化进程 现代性反思 农民工问题 中国 刘红 解读 现代工业社会 人类社会 
浅论城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之间的关系问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被引量:2
《惠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14,共10页成晓军 
城镇化,不仅仅是城镇人口的增多,不仅仅是物质经济的现代化;城镇化最核心、最深层、最具长久生命力者,则是城镇人群素质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城镇人群素质的现代化,就必须科学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因为城镇化与人群素质的现代化...
关键词:城镇化 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开发 互动关系 
东江地区历代行政区划建制对东江文化的影响
《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5-10,共6页成晓军 
秦汉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区划建制促成东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初交流、融合;"循州"和"惠州"州、府行政建制,则对隋唐和两宋时期东江文化的不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稳定性,制约和影响着东江文化开放、包容、创新性...
关键词:东江地区 行政区划 建置沿革 历史影响 
应当还历史的曾国藩以真相——谨与梁绍辉先生商榷
《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4期13-18,共6页成晓军 
本文针对梁绍辉先生全盘否定曾国藩的观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是肯定曾国藩倡发的洋务运动,比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更具积极意义。二是认为曾国藩及其子孙后代的言行,体现了关心国家、民族、社会前途命运的入世精神。三是...
关键词:曾国藩 是非功过 客观评判 
简论东江文化的源流和特征被引量:1
《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5-10,共6页成晓军 
广东省哲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8C-02)
东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分支,既包含有客家文化要质,又与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具有东江特定区域性文化特色。特定地缘因素、人缘因素和文化传统多元化因素,规约着东江文化的来源与流变;开放性、兼容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东江文化 源流 特征 
孙中山与1923年的东征讨陈之役
《长白学刊》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成晓军 
1923年5月至11月间发生于东江区域的讨伐陈炯明叛军之役,是孙中山一生多次亲临前线直接指挥作战的一次典型战例,也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它不仅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军事和政治基础,而且成为孙中山革命生涯中...
关键词:孙中山 1923年 讨伐陈炯明 直接指挥者 重要影响 
曾国藩与湘乡述论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成晓军 
曾国藩生长在湘乡,首先接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湘乡人的影响。湘乡人吃苦耐劳、敢当道义等独特地域文化精神,促成了曾国藩的显赫功业;曾国藩的地位和影响,对湘乡人的扶持帮助,成全了湘乡籍湘军将领的功名富贵,孕发了湘乡在晚清时期文治...
关键词:曾国藩 湘乡 地域文化 社会风尚 密切关系 相互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