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田

作品数:16被引量:11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地理学地理学发展沿边开放公共服务基尼系数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人文地理》《地理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资源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祝词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李润田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值此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会议主办方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和会议承办方和协办方河南大学、河南省地理学会等单位,并以我个人名义。向远道而来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
关键词:中国地理学会 学术年会 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大学 河南省 
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50
《经济地理》2009年第6期887-893,共7页李敏纳 覃成林 李润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105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5JJDZH226)联合资助
在综合测度中国各省区社会性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1990年以来其特征和变化的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性公共服务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有一定的耦合性,但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性公共服务总体水平相对于经济...
关键词:公共服务 社会性公共服务 区域差异Theil指数 基尼系数 协调 
吴传钧院士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及其治学精神——恭贺吴先生九十华诞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第2期1-3,共3页李润田 
吴传钧院士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地理学家。他自献身地理学事业以来的60多年中,孜孜以求,在我国现代地理学,特别是在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完美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地理学...
关键词:地理学发展 治学精神 吴传钧 院士 研究与开发 中国 中文核心期刊 地理学家 
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世纪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1
《地理科学》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李润田 
通过对中国地理学在20世纪发展脉络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地理学 世纪回顾 展望 
黄河影响下开封城市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6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6期1-7,共7页李润田 丁圣彦 李志恒 
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形象地把其比喻为“城市之血脉”。文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黄河及其分支对开封城市演变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黄河与开封城市的关系存在着利与害的统一。开封城市的历史发展,即得益于黄河充足的水...
关键词:历史演变 影响 开封市 黄河 
河南省高新区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1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642-645,共4页侯林春 李会琴 李润田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991140124)
河南省高新区发展存在不同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高新区的内外部环境和高新区建设与发展时间的长短而造成的高新区所处不同发展水平阶段。在对河南省高新区发展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 高新区 发展问题 对策 
县域经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被引量:23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第6期1-4,共4页李润田 
正确的实践来源于正确的理论认识,文章着重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县域经济的概念,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县域经济的特点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等。
关键词:县域经济 基本理论 
我与《河南大学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61-162,共2页李润田 
关键词:《河南大学学报》 创新精神 管理机制 质量意识 
中国地理学如何面对21世纪被引量:1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第3期13-15,共3页李润田 
面对 2 1世纪 ,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地理学 ,已成为全国地理学界和有关人士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章在简单概括回顾了 2 0世纪后期取得的巨大成绩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 2 1世纪初叶中国地理学如何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 地球学 21世纪 分支学科 技术交流 三个代表 人才培养 
产业带动,双向推进:中原地区城镇化的根本道路被引量:8
《经济地理》2000年第3期62-65,共4页夏保林 李润田 
未来中原地区的城镇化 ,应从建立完善发展机制入手 ,着眼于产业经济发展这一根本动力 ,并实行“构建中原城市群 ,积极发展小城镇”双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原地区 城镇化 产业带动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