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娟

作品数:11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解放区文学行路盲人性别劳动妇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美与时代(美学)(下)》《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革命视域中的性别议题——论解放区文学中劳动妇女形象的建构被引量:2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83-86,共4页杨利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15)
女性解放问题一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高亢的旋律。五四新文学提供了毅然冲决家庭藩篱寻求性别解放却最终铩羽而归的知识女性镜像,而解放区文学则催生了一个在生产领域肩负起革命重任从而迈出女性解放实质性步伐的劳动妇女谱系。在革命...
关键词:性别 革命 解放区 劳动妇女 
从“地之子”到“党之子”——论解放区文学中革命农民形象的生成被引量:1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62-65,共4页杨利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农民作为革命文学绝对表现主体的历史新纪元,曾被愁云惨雾笼罩的"愚弱国民"在革命的震荡中翻身、成长,以一种明朗刚健的形象取代了那张布满时代沧桑的悲苦脸庞。从古中国的"地之子"蜕变为现代中国的...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 革命农民 
论毛泽东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文艺思想被引量:1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年第5期188-189,共2页杨利娟 
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现代民族国家成为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时代诉求:创建现代民族国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聚焦点,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轨是毛泽东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独特方式,而革命、农民和知识分子则是毛...
关键词:现代民族国家 文学革命 政治革命 农民 知识分子 
在革命诉求与独立精神的夹缝中——论延安时期丁玲女性意识的消长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10期91-94,共4页杨利娟 
河南省博士后项目启动经费二等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女性解放问题一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高亢的旋律。五四新文学提供了毅然冲决家庭藩篱寻求性别解放却最终铩羽而归的知识女性镜像,而解放区文学则催生了一个在生产领域肩起革命重任从而迈出女性解放实质性步伐的劳动妇女谱系。在革命浪...
关键词:性别 革命 解放区 劳动妇女 
一个故事,两样书写——《惨雾》与《村仇》的互文性阅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5期128-131,共4页杨利娟 
《惨雾》与《村仇》是基于乡村械斗母题结构的互文性文本。在作者不同启蒙意识的观照下,相同的故事呈现出不同的书写风貌:《惨雾》将斗争的锋芒直指积习难改的国民劣根性,凸显了凌厉的思想革命姿态;而《村仇》则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关键词:械斗母题 互文性 启蒙意识 思想革命 社会革命 
革命修辞与视野遮蔽——论解放区文学建构民族国家理想的独特方式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年第4期81-83,共3页杨利娟 
自晚清以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成为国人的基本诉求,在作品中再造现代中国形象成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在1940年代(1937—1949)战时地缘政治文化制约下,不同政治区域的作家站在时代召唤与主体诉求的遇合点上建构民族国家理想的方式迥然有别...
关键词:现代民族国家 解放区作家 文学建构 理想 遮蔽 修辞 革命 地缘政治 
战时中国形象的想象与书写——以解放区文学为例
《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杨利娟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村叙事实际上是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是关于中国形象的建构过程。在战时解放区这块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试验田里,文学与民族国家建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胶着状态,文学甚至作为一种重要力量被纳入民族国家建制方案之...
关键词:民族国家想象 中国形象 解放区文学 革命农民 
不同性别视域下的异质书写——《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的互文性阅读被引量: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99-103,共5页杨利娟 
《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是叙述女性因失贞而遭受男权道德鞭笞的基于结构母题之上的互文性文本。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性别视域的观照下呈现出异质性书写:《金宝娘》是正典的国家叙事,而《霞村》则以隐性文本的女性书写颠覆了显性文...
关键词:结构母题 互文性 性别视域 国家叙事 女性书写 
关于20世纪60年代历史剧大讨论的思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04-107,共4页杨利娟 
在“十七年”政治文化批判运动前仆后继的特殊氛围中,60年代的历史剧大讨论因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术品格而备受瞩目。其奥妙在于戴着政治的枷锁在学术的舞台上起舞,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操纵下,以表面的真实性论争掩...
关键词:历史剧讨论 学术品格 权力操纵 真实性 现实性 
“新移民文学”的文化嬗变被引量:3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46-49,共4页杨利娟 
"新移民文学"的大量文本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蕴,表现东西方文化从冲突到融合并最终走向超越的嬗变历程构成了"新移民文学"独特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 文化 冲突 融合 超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