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伟

作品数:7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进气道自起动风洞试验高超声速曲面更多>>
发文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航空动力学报》《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实验流体力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实时泄流控制对内转进气道起动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气动研究与试验》2024年第3期87-95,共9页杨大伟 李一鸣 张胜 曲俐鹏 余安远 贺佳佳 陈锐杰 
本文采用高速阴影录像和沿程脉动压力测量技术,在常规冷流风洞试验中获得了某内转进气道马赫数Ma 5、迎角0°状态下的起动特性,并进行了实时泄流控制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无泄流的进气道在节流度0.6下处于激波振荡状态,基准频率约为60Hz...
关键词:内转进气道 风洞试验 起动特性 实时泄流控制 
基于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内转进气道起动性能实验被引量:2
《气体物理》2023年第2期32-43,共12页余安远 曲俐鹏 刘建霞 杨大伟 李姝源 乐嘉陵 
1912项目子项2019-JCJQ-DA-001-057项目。
采用丝线法流动显示技术,在高超声速冷流暂冲式下吹风洞开展了快速获取内转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实验研究。实验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Φ0.5 m高超声速风洞中进行,来流Mach数为5。实验模型为椭圆转圆形内转进气道,总收缩比为5...
关键词:丝线流动显示方法 内转进气道 起动特性 高超声速风洞实验 
内转式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研究被引量:9
《推进技术》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杨大伟 余安远 韩亦宇 卫锋 丁国昊 曲俐鹏 
为了研究内转式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以及下壁面泄流对自起动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数值计算采用准定常的方法,风洞实验通过阴影录像以及下壁面丝线显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进气道的起动状态。结果表明Ma5、攻角0°时进气道...
关键词:内转式进气道 起动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泄流 
基于前体激波的内转式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被引量:10
《航空学报》2018年第10期60-71,共12页乔文友 余安远 杨大伟 乐嘉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702229)~~
在腹部进气的乘波前体/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中,为使进气道捕获截面和唇口型线的形状与飞行器前体激波较好匹配,提出一种基于前体激波形状的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计算乘波前体流场并提取前体激波形状;其次,将进气道捕获型线(ICC)...
关键词:进气道 特征线法 基本流场 一体化 乘波前体 
一体化乘波进气道改进设计和流动特征分析被引量:1
《航空动力学报》2018年第4期865-873,共9页曲俐鹏 曾学军 余安远 杨大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6192)
为提高一体化乘波进气道的性能,通过采用壁面马赫数反正切分布内收缩基准流场和改进密切轴对称过程中的控制型线实现了对一体化乘波进气道的改进设计。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该构型设计与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和流动特征。结果表明:设计状态...
关键词:一体化乘波进气道 内收缩基准流场 密切轴对称方法 流向涡 进气道设计 
利用渗透边界模型分析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启动性能被引量:1
《推进技术》2017年第11期2439-2446,共8页卫锋 贺旭照 杨大伟 秦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6192;91216303);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绵阳分部资助
进气道抽吸区域一般包含大量抽吸孔,这些抽吸孔的网格前处理异常繁复、离散求解及CFD仿真困难。为避免这些问题,利用集成了渗透边界模型的数值仿真软件AHL3D模拟小孔抽吸,获得了小孔抽吸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Ma4~6内的启动性能的影响。结...
关键词:渗透边界模型 内转式进气道 启动性能 数值分析 
曲面乘波进气道非设计状态性能研究被引量:4
《实验流体力学》2015年第4期26-31,共6页吴颖川 姚磊 杨大伟 王铁军 贺元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216303)
高超声速进气道在宽马赫数工作范围内保持高性能一直是个技术难点。设计了一种曲面乘波压缩进气道,并通过改变封口激波马赫数以满足宽马赫数范围内(Ma4.5~Ma6)高性能的要求。数值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降低进气道的封口马赫数(...
关键词:高超声速 进气道 乘波体 非设计状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