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仲麟

作品数:25被引量:12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交通噪声环境噪声噪声声学临街更多>>
发文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环境科学》《干旱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杭甬高速公路不同预测模型比较被引量:2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年第4期35-38,共4页沈红霞 潘仲麟 
针对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中应用得极为广泛的两种模式:我国交通部推荐的预测模型和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公路噪声预测模型在进行预测时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了FHWA预测模式和交通部预测模式在杭甬高速公路不同条件下的预...
关键词:声学 高速公路 交通噪声 预测模式 等效连续声级 
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声场分布研究被引量:12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第6期368-369,379,共3页盛晔 潘仲麟 
高架复合道路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但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以几何声学和衍射声学为理论基础 ,利用声级叠加原理 ,建立了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对临街建筑立面影响的预测模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可直接应用于城市噪声...
关键词:高架复合道路 声场分布 交通噪声 声级叠加 噪声污染 声源模型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风机噪声特征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4期346-350,共5页张邦俊 王进 翟国庆 潘仲麟 
利用窗口傅里叶分析对噪声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可提取噪声的部分特征 ,但窗口傅氏变换对不同的频率成分在时域上的取样步长是不变的 ,不能聚焦到对象的任意细节 ,不利于噪声信号特征的提取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 (Wavelet Analysis) ,对高频...
关键词:小波分析 风机噪声 鼓风机 
220kV高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污染被引量:10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4期354-357,共4页翟国庆 张邦俊 潘仲麟 
为获得 2 2 0 k V输电线路临近民房时的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污染状况 ,对 2 2 0 k V输电线路邻近居住区域工频电磁场强度及无线电干扰场强的分布进行实测 ,结合工频电磁场的有关国家标准 ,作出定性分析 ,认为 2 2 0 k V输电线路...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 电磁污染 
道路交通两侧振动传播的研究被引量:4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4期358-360,共3页盛晔 周玉强 徐杰 潘仲麟 
环境振动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 .利用实测数据 ,分析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振动的传播规律 ,得出振动衰减量与距离之间的函数方程 。
关键词:环境振动 道路交通振动 传播规律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二级评判法在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被引量:8
《环境工程》1999年第1期65-67,54,共4页舒军龙 潘仲麟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运用二级评判来综合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用于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比模糊...
关键词:属性识别 理论模型 环境质量 二级评判 城市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4
《干旱环境监测》1998年第4期224-227,共4页舒军龙 潘仲麟 
把近来提出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引用到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与模糊数学模型及综合指数法作了比较,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评价环境质量是合理可行的。
关键词:属性识别理论 模型 环境质量评价 
利用灰色模型预测打桩噪声和振动的传播被引量:3
《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第5期44-46,共3页潘仲麟 张邦俊 胡伟 
建筑打桩施工的噪声和振动,由于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的未知因素很多,难以建立较高精度的物理预测模型。该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预测模型,用现场实测数据构成原始序列,以原始数据进行累加生成,计算打桩施工噪声级和振...
关键词:灰色系统 建筑噪声 噪声施工 噪声评价 
打桩施工振动传播的预测方法被引量:2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黄有兴 胡伟 李晓梅 潘仲麟 
打桩施工振动,由于传播过程中的未知因素较多,因此很难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计算,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这对于环境振动噪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灰色模型 振动传播 打桩施工 预测 
浅谈环境物理学被引量:2
《物理》1996年第12期736-738,744,共4页潘仲麟 张邦俊 
环境物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包括物理学的各个分支.文章从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介绍了环境物理学的产生。
关键词:环境物理 物理污染 污染控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