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作品数:20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油井连续油管连续管井下动液面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田环境保护》《天然气技术与经济》《国际商务财会》更多>>
所获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可见光井下摄像施工设计的探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6年第9期53-55,共3页何金宝 王晓华 
可见光井下摄像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测井技术,在套管检测、确定井下落物、射孔质量检查、判断出砂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受该技术原理的限制,可见光井下摄像施工前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常规测井、测试技术多,且考虑的重点较其他技术有很大...
关键词:可见光 工程设计 井下摄像 
天然气一体化集成装置在集气站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5年第2期50-52,79,共3页刘茂果 陈俊杰 程艳 杜鹏 王晓华 
为了满足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快速上产和现代化管理地面建设的需要,以上古无人值守站引入天然气一体化集成装置为例,介绍了天然气一体化集成装置的结构功能及适用于中低压非酸性集气站场集成装置的天然气、放空、排污、自用气等主要流程...
关键词:一体化集成装置 集气站 应用效果评价 产建效率 数据采集 
压裂液技术发展现状研究被引量:14
《石油化工应用》2015年第2期13-16,共4页胡科先 王晓华 
压裂已经广泛应用于油田增产当中,压裂液是造缝与携砂所使用的液体,是压裂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压裂液的性能在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油基压裂液、水基压裂液、泡沫压裂液、清洁压裂液(VES)以及...
关键词:油基压裂液 水基压裂液 泡沫压裂液 清洁压裂液 清洁泡沫压裂液 低伤害 现状 前景展望 
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废水中石油类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年第5期50-53,共4页胡科先 何晨 王晓华 
阐述了工业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方法——非分散红外法的原理,具体分析了非分散红外测油仪在实际使用中的化学药品、萃取过滤、仪器使用等干扰因素及消除办法,为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分散红外法 干扰因素 废水 
聚合物溶液低剪切取样器的改进被引量:1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年第4期70-70,共1页王晓华 
目前使用的DQY-160-600型聚合物溶液低剪切取样器,其关键零部件因加工精度高,操作频繁,在聚合液腐蚀等因素影响下,密封面接触不良,精密部件易损坏且难以修复。因此,有必要对低剪切取样器进行技术改造,用高压阀门替换原有的压力调节装置...
关键词:聚合物溶液 低剪切 取样器 技术改造 
对油气田企业税收管理重点与难点的探讨被引量:1
《国际商务财会》2012年第5期54-55,59,共3页张锐 王晓华 徐安宁 
长久以来,油气田企业存在着涉税疑点,而增值税的转型改革,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油气田企业税收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本文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首先,介绍了油气田企业的定义,以及油气田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
关键词:油气田企业 税收 管理 
减速箱润滑油渗漏的预防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年第3期75-75,共1页王晓华 
减速箱润滑油漏失主要产生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承端盖部位。机油渗漏的主要原因是输入、输出轴端盖处的密封填料密封不严。对油封压盖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强度要求及紧固盘根方便的需要。新型盘根压盖由2个半圆形压盖和紧固螺栓组成,...
关键词:减速箱 润滑 机油 渗漏 
低产油井油、气、水自动计量系统
《节能技术》2009年第6期502-505,共4页吴国忠 李天奎 王晓华 李广富 
为提高低产油井计量的准确性,实现油、气、水三相计量,并确定油井的单次最佳计量时间和计量周期,本设计采用PLC自控系统与智能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相分离器进行改造,代替传统的玻璃管计量方法。通过在油、气管线上安装电动阀门,对...
关键词:PLC低产油井 自动计量 传感器 数据分析 
间出油井计量时间优化数学模型建立及现场应用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第9期3-4,共2页王晓华 黄彦 李广富 
针对目前油井的计量现状,利用中心极限定理和正态分布定律,建立了油井计量时间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对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法2计量站F56-40等5口间出井计量时间进行分析,在保证计量精度为5%前提下,给出了几口井的最佳量油时间。该模...
关键词:辽河油田 间出油井 计量时间 模型 现场应用 
通过有效抑制干扰提高仪表精度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第5期65-66,共2页王晓华 
结合仪表应用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干扰的分类、产生原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等,为进一步提高仪表的测量精度、控制的精确性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际经验。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应用使得仪表故障率降低,使用年限延长。
关键词:仪表 干扰 测量精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